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沙乡为安徽省枞阳县境内长江中一个自然洲,共1,489户计7,543人。洲内易淹涝,居民均住于堤坝上,房屋结构差,居住拥挤,鼠害严重,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高。1986年4月,我们在该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Ⅳ期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的切除是否可以改善其总体生存情况。方法全面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CBM、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Ⅳ期乳腺癌治疗的相关文献,由两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包括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及肿瘤特征)后,采用RevMan 5.3及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篇。共纳入5250例Ⅳ期乳腺癌患者,其中接受局部肿瘤手术切除+全身治疗2686例(手术组),仅接受全身治疗2564例(非手术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的总生存期明显优于非手术组[HR=0.64,95%CI(0.59,0.69),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RCT研究中手术组的总生存期明显优于非手术组[HR=0.60,95%CI(0.55,0.65),P<0.00001],但RCT研究中未发现2组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73,1.09),P=0.27]。2组间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3,95%CI(0.17,1.11),P=0.08]。进一步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者呈现的特点是更年轻(P<0.05),T2分期及以下、存在骨转移、ER阴性、接受放疗、转移数目<3枚患者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适当选择初治Ⅳ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局部切除手术可以改善其总体生存情况,应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肺癌住院放疗的患者,检测放疗开始前、放疗结束后外周血中相关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的含量,比较放疗开始前及放疗结束后肺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开始前相比,放疗结束后的D-D、PL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显著升高(P0.05),HGB明显减少(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凝血功能的异常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正> 国内外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多种化学杀虫剂防制农业害虫的结果,使多种蚊虫对一些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抗性。根据全国蚊虫防制专业会议规划要求,为了弄清我省蚊虫抗药性现状,对今后蚊虫化学防制提供科学依据。近两年来,我们在合肥等四个地区开展了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对六种常用化学杀虫剂敏感度测定。现就1981年测试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1989~1990年,作者在皖浙边界天目山野猪垱(海拔1480m),研究了黑腹绒鼠食性及繁殖生态学,共解剖标本439号(♂226,♀213),观察胃内容物和结合鼠洞口及洞中嚼碎的植物分析,黑腹绒鼠所食植物共27种,主要为草本植物的根、茎、叶。采用胴体重,结合性成熟程度将黑腹绒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当年出生鼠一般不参加当年繁殖。当年的繁殖个体多数为上一年越冬鼠。个体1年基本只繁殖1次,平均胎仔数为2.08只,胎斑数为2.21只,两者较接近。从眙仔和胎斑数看,该鼠繁殖能力低下,故种群数量稀少。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解舍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程度、防止和延缓其抗性发展提供依据,1988年对合肥市区居民点的舍蝇,进行了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和敌敌畏的抗性监测、初获部分资料,填补了安徽省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枞阳县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多发生在长沙乡。该乡为长江中一个自然洲,面积8,186亩,人口7,543人,村民均居住于洲内堤埂上。堤外多为芦苇滩,种有部分农作物,涨水期间有时被淹没。洲内无成片林木,鼠类天敌很难栖身,故鼠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利用低压低氧舱构建大鼠模型模拟高原环境下职工的轮休制度,筛选出能够有效预防慢性高原病形成的最佳轮休间隔时间。方法 将大鼠置于低压低氧舱内模拟海拔5 000m的高原环境,舱外为常压常氧环境。根据高原驻留时间与平原休息时间比值为1∶1的轮休模式将大鼠分为1d轮休组、2d轮休组、4d轮休组,对照组为不出舱休息的低压低氧组和常压常氧环境饲养的常压常氧组。实验时间共24d。通过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肺血管重构和外周血红细胞来评估大鼠有无慢性高原病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4d轮休组大鼠无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红细胞增多,2d轮休组大鼠有轻度的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红细胞增多,1d轮休组大鼠有显著的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红细胞增多。结论 在高原驻留时间与平原休息时间比值为1∶1的轮休模式中,每4天轮休一次可以预防大鼠慢性高原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