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的价值。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329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纳米碳组)167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162例。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第1、7、30天)的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术后低血钙症状、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误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30天的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水平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低血钙、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甲状旁腺误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纳米碳混悬液能明显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率和误切率,能够更好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SLC5A8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及转录水平。方法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基本外科的32例乳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的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32例乳腺癌及乳腺癌周围正常组织SLC5A8基因甲基化,运用RT-PCR法检测32例乳腺癌组织SLC5A8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情况。结果 实验组32例乳腺癌组织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20例(62.50%),对照组32例癌旁组织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7例(21.87%)。实验组的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甲基化阳性的20例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基因mRNA转录表达的有6例(30.00%)。实验组甲基化阴性的12例癌组织中检测到基因mRNA转录表达的有7例(58.33%)。实验组中甲基化阳性的癌组织基因转录表达率较甲基化阴性的癌组织基因转录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SLC5A8基因甲基化是乳腺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可能参与乳腺癌的演变过程,并且乳腺癌组织SLC5A8基因甲基化与基因的转录表达不是完全一致的,二者具有一定的反向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及硅油眼内填充,且术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根据玻璃体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患者不同类型手术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对45例不同病因类型的门静脉高压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8例(断流组),经腹改良式Sugiura断流术17例(横断流组),改良冠一腔分流术10例(冠腔分流组),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并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多见并发症21例,其中术后急性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腹水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6例,脾窝积液1例,术后再出血5例,术后食管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d。术后随访2~72个月,45例全部获得随访资料,3例死亡,其中1例为肝硬化癌变,2例为肝功能衰竭。冠腔分流组并发症低于其他2组(P〈0.01);冠腔分流组无死亡,断流组死亡1例,横断流组死亡2例,死亡率冠腔分流组亦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合理选择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有效预防及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改良冠一腔分流术作为部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术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芦荟大黄素(AE)对肝癌HepG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AE对HepG2细胞的IC50值,作为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将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AE组、γ射线组及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液处理,AE组给予IC50浓度的AE处理,γ射线组给予8 Gy γ射线处理,联合组给予IC50浓度的AE联合8 Gy γ射线处理,每组细胞均培养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微核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观察AE对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及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E对HepG2细胞的IC50值为60 μmol·L-1,以此作为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与对照组比较,AE组、γ射线组及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微核率、凋亡率及p53、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升高趋势最为明显(P<0.05);与γ射线组比较,联合组D0、Dq及SF显著降低(P<0.05),SER为(1.81±0.24)。结论 AE和γ射线均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AE对HepG2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肝囊性包虫病的CT表现判断其临床病理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8例共691个肝包囊的CT表现及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和CE1型CT示密度均匀的单房囊肿,CL型囊壁不显示,术中见囊液清澈透明。CE2型CT示多子囊表现,呈"车轮征"、"蜂房征",术中见无色半透明葡萄状子囊,母囊及子囊液清澈透明。CE3型CT示内囊塌陷于囊内呈"水蛇征"、"飘带征",子囊囊肿CT示母囊密度升高,术中见破裂内囊或子囊卷曲并漂浮于混浊或胶冻样囊液中。CE4型CT示近似良性肿瘤影像,囊内密度均匀或呈条索状高密度影,术中见坏死破裂的内囊和子囊折叠、迂曲于囊内,呈胶冻样或干酪样。CE5型病灶大面积钙化。各型包虫及4种不同性状(液性、胶冻样、干酪样及钙化)母囊内的CT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母囊与子囊的C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在CT扫描中,特定时期出现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原因多种多样;熟悉该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使手术治疗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