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外科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避免术后沉陷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植骨重建钛网,以现有钛网为研究对照,建立使用2种钛网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重建手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模拟术后颈椎活动,分别在屈曲、侧屈及扭转3种工况下施加73.6N的预载荷,观察钛网、钢板以及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结果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新型植骨重建钛网较使用现有钛网可使钢板承受应力减低1.48—3.95MPa(23.5%~41.3%),钛网承受应力增加0.61~1.13MPa(12.2%~22.2%),相邻椎体下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41~1.43MPa(27.7%~44.9%),相邻椎体上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91~1.42MPa(28.0%-38.6%)。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中使用新型钛网进行植骨重建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节段稳定性,降低术后钛网沉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辅助钉棒系统固定与后路单侧椎板成形辅助微型钢板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本院行颈后路减压手术患者105例,其中49例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辅助钉棒系统固定,56例患者行后路单侧椎板成形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 结果 2组患者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手术方式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5神经根麻痹发生可能与术后颈髓漂移造成神经根牵拉有关。单侧椎板成形辅助微型钢板固定并发症较少,但单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没有矫形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节段固定配合凹侧单枚融合器植入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因腰椎退变性侧弯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患者70例,其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46~76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选用Mossmiami(Johnson&Johnson,USA)、XIAII(Stoker,usa)及TSRH(MedtronicSomotDanek,USA),融合器选用AVSPL(Stoker,USA)、Capstone(MedtronicSofmorDanek,USA),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测,其指标包括:手术前后腰椎正侧位片、屈伸侧位片、腰椎MRI片、腰椎Cobb’s角变化,椎间稳定性变化、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VAS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长节段固定配合凹侧单枚融合器植入术前、术后患者腰椎Cobb’S角度变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融合器移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或断裂。ODI指数及VAS疼痛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长节段固定配合凹侧单枚融合器植入技术能够减少手术费用,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技术。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避免术后沉陷的有效性。 方法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植骨重建钛网,以现有钛网为研究对照,建立使用2种钛网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重建手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模拟术后颈椎活动,分别在屈曲、侧屈及扭转3种工况下施加73.6 N 的预载荷,观察钛网、钢板以及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 结果 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新型植骨重建钛网较使用现有钛网可使钢板承受应力减低1.48~3.95 MPa(23.5%~41.3%),钛网承受应力增加0.61~1.13 MPa(12.2%~22.2%),相邻椎体下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41~1.43 MPa(27.7%~44.9%),相邻椎体上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91~1.42 MPa(28.0%~38.6%)。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中使用新型钛网进行植骨重建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节段稳定性,降低术后钛网沉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