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邹文远  李胜  张自力  石思李   《放射学实践》2012,27(1):109-109
病例资料患者,女,81岁。左颈部肿块10余年,破裂渗血3个月,大量出血1h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左颈部肿块,起初如核桃大小,10年来逐渐增大,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肿块破裂渗血,量小、鲜红,1h前左颈部肿块突发大出血,约1500ml,呈喷射状。  相似文献   
2.
李胜  石思李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95-1395
病例资料女,35岁,胸闷、咳嗽20余天。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咳嗽,偶有心慌、胸痛、恶心不适,未予特殊处理,近来上述不适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血流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本组17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根据各灌注参数值。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肝癌在TACE术后,HBF、HBV值(167.89±96.06,14.95±15.1)较肝癌TACE术前值(250.59±129.56,24.44±20.03)减少,而MTT和PS值在肝癌TACE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灌注参数(HBF、HBV)可有效的评价TACE术后肝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性肝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别算出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供血分数(HAF)、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PVP)。结果: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灌注参数中HBF、MTT、HAF、HA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价值,其中HBF、MTT、HAF、HAP可用于定量评价肝癌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思李  邹文远  朱新枝 《西部医学》2010,22(7):1306-1307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半部实质性肿块29例,肿块内有钙化25例,玻璃体密度增高4例,合并视神经增粗2例。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文远  石思李  李胜 《西部医学》2010,22(7):1294-1295
目的总结68例肝脏血管瘤的CT与临床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8例肝血管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结节样、环形或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延迟期扫描造影剂进一步向病灶中心充填,部分病灶完全充填为等密度或部分充填。结论结节样强化是CT诊断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CT三期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肾损伤患者239例,采用CT扫描,统计CT术前检查率及诊断准确率,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在术前诊断准确率病变检查率均100%,CT平扫显示肾轮廓不规则、肾包膜下血肿、肾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及腹腔积液/血;增强CT还可显示肾脏收集系统及血管性损伤.[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骨肿瘤患者行16排MSCT平扫,薄层后将原始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VR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可任意角度转动显示骨肿瘤.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16排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全面地显示骨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单纯CT平扫在筛查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CT平扫显示颅内病灶7例,其检出率为21.9%,MSCTA明确诊断32例,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为100%.结论:单纯CT平扫诊断颅内动脉瘤困难且其检出率低,MSCTA检出率及诊断准确英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作为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6例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实施术前整体护理,结合本组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措施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6例术后除术区疼痛外,共8例产生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并发症产生原因涉及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护理不完善是其中原因之一.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