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置入AF内固定系统的应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AF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中的效果。AF内固定系统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复位作用,对大部分脊柱爆裂性骨折通过脊柱过伸或器械撑开使椎管内和椎体前缘的骨折块复位或部分复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神经的压迫。通过脊柱的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的牵拉作用使塌陷的椎体复位,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和伤后椎体的高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后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AF内固定系统置入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重要的问题是进钉、复位、牵张、融合均需在宿主骨骼运动生物力学基础上完成,并且在整个置入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和存在着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新鲜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LCP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加以观察.结果 随访5~10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1~12周.结论 LCP治疗胫骨骨折时,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评估老年患者不同股骨偏心距( femoral offset,FO)对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应力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2例正常双髋关节用CT图像进行影像学测定,参数包括FO、颈干角和颈长.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THA中不同颈长、颈干角和FO的变化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 结果 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随着颈干角的增加而单调下降,颈长在35 ~44 mm范围内,假体和骨水泥上应力水平较低,超过这一范围应力水平单调上升. 结论 降低假体和骨水泥上的应力、提高股骨上的应力及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与FO密切相关.重建FO有利于恢复外展肌力臂及正常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头直径对髋关节脱位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理想直径的股骨头假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自1990年3月~2008年8月期间,采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术706例(762髋)的病案资料。男性301例,女性405例;年龄21~78岁,平均57岁。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203例,先髋继发骨性关节炎129例(其中Crowe Ⅳ型15例),股骨颈骨折190例,创伤后骨关节炎112例,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58例,结核继发骨性关节炎13例,化脓性髋关节炎融合术后1例。股骨头假体采用22 mm直径者220髋,26 mm直径83髋,28 mm直径459髋。95%手术入路为改良Hard ing入路,5%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762髋中术后发生脱位28髋,总体脱位率为3.7%。其中股骨头假体直径为22 mm的220髋中,发生脱位者16髋,脱位率为7.3%,股骨头假体直径为26 mm的83髋中,发生脱位4例,脱位率为4.8%,而股骨头假体直径为28 mm的459髋中,发生脱位者8例,脱位率为1.7%。将假体头直径在22、26和28 mm三组脱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有统计学差异(x2=13.193,P=0.001;R=0.131,P=0(0.01)。[结论]股骨头直径是影响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主要因素之一,直径越大,脱位率越低,反之则脱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每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检查评价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情况和JOA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6个月(3~40个月).20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8±1.0)分,末次随访时为(14.0±1.0)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优7例,良9例,有效4例,优良率为80%.术后3个月植骨均与上下正常椎体的终板和后壁融合,融合率为100%.术中、术后无神经系统和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充分、操作安全、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2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6周.疗效按Neer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 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牢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AF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中的效果。AF内固定系统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复位作用,对大部分脊柱爆裂性骨折通过脊柱过伸或器械撑开使椎管内和椎体前缘的骨折块复位或部分复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神经的压迫。通过脊柱的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的牵拉作用使塌陷的椎体复位,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和伤后椎体的高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后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AF内固定系统置入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重要的问题是进钉、复位、牵张、融合均需在宿主骨骼运动生物力学基础上完成,并且在整个置入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和存在着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应用腓骨钩状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探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作用。方法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伴有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病例57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其中腓骨钩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9例,列为腓骨钩状钢板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8例,列为锁定钢板组。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下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踝关节功能评价应用Mazur评分体统进行研究。结果腓骨钩状钢板组患者评分结果优15例(51.7%)、良11例(37.9%),锁定钢板组患者优13例(46.4%)、良12例(42.9%);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腓骨钩状钢板组手术操作时间比锁定钢板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钧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使骨折断端易于达到解剖复位且骨折断端固定稳定,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可早期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l】告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