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30年每年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将增加至5 500万人~([1]),慢性病患病率的持续上升使与其相关的体脂肪因素成为研究的热点。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脂肪酸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偶尔也有完全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脂肪组织储存分布、释放脂肪酸,合成和分泌脂肪因子的差异,决定了代谢的结果,从而导致相关慢性病发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体脂肪主要与循环系统慢性病、消化系统慢性病、内分泌系统慢性病、风湿性慢性病及肿瘤等常见慢性病密切相关,本文将体脂肪与常见慢性病进行综述研究。为将  相似文献   
2.
甘肃兰州市区城镇居民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甘肃兰州市区城镇成人居民体成分和脂肪分布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改善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日本产MC-18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357名男女居民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79岁年龄段男女性居民体脂率、腰臀比(WHR)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蛋白质总量、肌肉总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身体质量指数(BMI)值随年龄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内脏脂肪男、女性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皮下脂肪男性随年龄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女性则随年龄的递增而递增。结论男性居民在20~岁年龄段后、女性在40~岁年龄段后出现了腹内型肥胖,男性在30~岁年龄段后,女性在60~岁年龄段后出现超重,超出了警戒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藏族青年人的头面部特征进行美容学分析,为藏族体质人类学、民族美容学和整形外科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活体观察,活体测量,数码摄像和电脑测量分析。结果:藏族青年面部的黄金比例,除外眦距/面宽,口裂宽/眼外眦两项与黄金比例差异较大外,其余均接近标准(0.618);男性面上下部较长,中间较短。女性下部最长,男女性中央部较窄,外侧较宽,但面部整体左右对称较好;藏族青年鼻、唇和颏三者位置关系较高的符合美容学要求。同时,我们对面部纵横行方向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28组回归方程。结论:初步得出了藏族青年人头面部特征和美容学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岁以上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去脂体重、骨量、肌肉、蛋白质、体液量及构成比均高于女性(P0.01),且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肌肉量、蛋白质、体液量均高于女性(P0.01)。骨量、肌肉量在同一性别中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男性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性的蛋白质在3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的蛋白质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躯干肌肉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男女性的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男性的双下肢肌肉量除在40岁年龄组稍有回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的双下肢肌肉量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细胞内液量均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女性的细胞外液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稍有下降。结论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的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均发生变化,除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细胞内液外,其余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均存在性别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乡族成年女性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量少于男性,部分无峰值呈持续下降或达峰值早,下降早,达峰值后下降趋势缓于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大学生骨质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查体和调查问卷分析蒙古族大学生骨质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919名20~23岁蒙古族大学生(其中男生403名,女生516名)进行骨强度指数测量,采用问卷调查其生活方式,并通过计算T值评估其骨质状况。 结果 蒙古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以及骨质正常率均表现为随年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蒙古族男生骨强度指数高于女生,但是蒙古族女生骨质正常率高于男生,其中各年龄组以及城镇、乡村各组间,蒙古族女生均未发现骨质疏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情况、锻炼情况为蒙古族大学生骨质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其他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比较发现,蒙古族男生骨强度指数较高,而蒙古族女生骨强度指数较低,且蒙古族男女大学生骨质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蒙古族大学生骨质状况良好,加强运动,减少吸烟可改善骨质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藏族大学生的跟骨骨强度指数,获得该人群骨强度指数随性别及年龄的变化特点。同时分析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及其与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及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800例(男400例,女400例)藏族大学生右足跟骨骨强度指数及体成分等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骨强度指数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曲线的一般变化特点为从21岁组起随年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男生各年龄组骨强度指数值均大于女性;(2)藏族男生骨强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22岁组,藏族女生骨强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20岁组;(3)与其他民族、地区大学生群体比较得知,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较高;(4)藏族大学生各项体成分指标与骨强度指数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藏族大学生骨强度指数较高,骨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东乡族成人围度特点及其与血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临夏州东乡县 东乡族成年居民1 160 名,测量研究对象血压及颈围、胸围、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及上臂围等指 标,并分析收缩压、舒张压与围度的关系。 结果:东乡族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各围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东乡族成人高血压检出率为27.41%,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9.05%、26.4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 年龄、颈围、腰围是东乡族成人收缩压的影响因素,舒张压与年龄、颈围及上臂围呈正相关。结论:东乡族成人 高血压患病率略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农村水平;颈围、腰围及上臂围均可作为预测血压的围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甘肃裕固族成人脂肪分布及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甘肃裕固族成人脂肪分布及变化特点,为该民族人群健康指导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测量1086例甘肃裕固族成人,其中男性336例,女性720例的脂肪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省裕固族成年女性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及四肢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身体各脂肪含量男、女性比较,女性的总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四肢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裕固族成人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20~29岁年龄段到40~49岁年龄段前期为快速增长期,在60~6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后呈缓慢下降,双下肢脂肪含量在40~49岁年龄段达峰值,女性脂肪含量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较男性均更为显著。结论甘肃省裕固族成人内脏脂肪含量无性别差异,其余各部位脂肪量女性均高于男性;甘肃裕固族成年人总脂肪量和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之后在60~69岁年龄段后期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
#br# 中国北方汉语族群汉族成人的体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我国境内汉语方言族群中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及不同汉语方言区汉族成人的体型差异。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来自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共计6201名(男3075名,女3126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等10项指标,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 结果 甘肃省、河北省男性体型以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为主,河南省、陕西省男性的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辽宁省男性以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型为主;5省汉族女性的体型均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 结论 北方汉语方言族群汉族成人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征,北方汉语方言区的3个次方言区的汉族群体已呈现出一定的体型差异,但不同区域的汉族群体仍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东乡族成人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成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脂肪组织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在总体人群及各个年龄组,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及四肢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内脏脂肪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最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女性左上肢脂肪量呈持续上升状态,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此后上升速度放缓;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男、女性右上肢脂肪量、双下肢脂肪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呈下降趋势。结论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除内脏脂肪外,其余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甘肃东乡族成人的脂肪含量均发生变化,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但内脏脂肪含量和女性左上肢脂肪量一直呈上升趋势,50岁年龄组是各部位脂肪含量发生趋势改变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