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时间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肺癌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最佳时机.方法 纳入该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同一治疗组12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拔气管插管前吸痰组(A组,n=35)、术后第1天吸痰组(B组,n=31)、术后第2天吸痰组(C组,n=32)、术后第3天吸痰组(D组,n=30).对比分析4组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肺部感染情况、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 (1)术后住院时间:4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31±1.23)、(6.52±1.26)、(6.63±1.10)d和(7.00±1.05)d,A组与D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住院费用:4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1472±10692)、(61478±11545)、(64142±12391)元和(67520±15745)元,A组与D组,B组与D组住院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部感染:A组2例,B组3例,C组5例,D组8例.A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4,P=0.021).结论 肺癌术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时间越早越好.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能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减少气道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感染,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床旁纤支镜吸痰在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符合研究条件的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纤支镜吸痰组相同纳入条件,采用1∶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吸痰组术后采用纤支镜吸痰及物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物理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肺部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情况。结果:与单纯物理治疗相比,纤支镜吸痰联合物理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7.28±1.84) d vs. (8.07±1.83) d;P=0.010]、肺部感染(5/100 vs. 16/100;P=0.011)及住院费用(P=0.009)。纤支镜吸痰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第3天的降钙素原水平(P=0.031)、术后第3和4天患者的体温、白细胞数(P<0.05)以及术后第3、4、5天的中性粒细胞比值(P<0.05)。结论:肺癌术后纤支镜吸痰可减少患者肺部感染、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从而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作者所在学院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经验,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研究生培养和管理进行论述,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保证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因素的 Cox 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7~2008年期间104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随访3年。采用 Life Tables 、Kaplan-Meier 、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3年内累积死亡61例,中位生存时间35.23个月,术后第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62%和48%,以术后第24个月死亡风险最高;(2)单因素分析:饮酒、TNM 分期、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预后的因素;(3)多因素分析:淋巴结状态(RR =2.399,P=0.002,95% CI :1.385~4.154),饮酒(RR =0.470,P=0.008,95% CI :0.269~0.882),消化道重建方式(RR =1.910, P=0.018,95% CI :1.118~3.262)是影响预后独立因素。结论食管癌患者预后仍不理想,而淋巴结状态、消化道重建方式和饮酒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临床特征,筛选进展为重症及危重型COVID-19的早期预警指标,为早期识别及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3日至3月15日援武汉期间,武汉市某医院重症病区收治的17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根据诊疗指南分为重症(重型及危重型)组与非重症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展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大于70岁(P<0.001,OR =0.76,95%CI:0.29~5.21),白细胞计数(WBC)>10×109/L(P =0.004,OR=1.02,95%CI:0.61~2.29),C反应蛋白(CRP)>150 mg/L(P =0.005,OR =0.21,95%CI:0.12~0.49),乳酸脱氢酶(LDH)>400 U/L(P<0.001,OR =1.56,95%CI:0.43~3.23)及肺炎症指数(PI)>75% (P<0.001,OR=2.32,95%CI:1.91~3.54)是COVID-19患者重型及危重型的早期独立危险指标.结论 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易进展,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高龄患者,WBC>10×109/L,CRP>150 mg/L与LDH>400 U/L及PI>75%可作为COVID-19重症及危重化倾向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经验,为COVID-19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3日至3月15日该单位援助武汉期间,在武汉市某医院重症病区收治的24例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首次出现症状至呼吸衰竭时间、首次出现症状至死亡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结果 24例COVID-19死亡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56~95岁.入院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气促为主.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至出现呼吸衰竭的平均时间为(14.25±4.87)d,患者从首次出现症状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20.42±6.39)d.采用有创呼吸支持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4.89±4.81)d,而仅采用无创呼吸支持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7.73±5.7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并发症以呼吸衰竭(24例)、心力衰竭(8例)、消化道出血(6例)为主.救治期间死亡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危重型COVID-19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迅速,病程1周是监测关键时间,2~3周是救治关键期;需密切关注多器官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LYM等变化;积极采用有创通气利于危重型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7.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