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肿瘤学   1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P-32玻璃微球局部注射与I-125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特点。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将放射性核素P-32玻璃微球(32例)及I-125粒子(57例)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导入肿瘤组织内。结果:治疗后1~6月影像学复查,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I-125粒子植入的放射性药物价格是P-32玻璃微球局部注射的10~15倍。结论: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确实可控制肿瘤发展,缩小肿瘤,缓解症状。I-125粒子较P-32玻璃微球储存使用更方便,适用于增殖较慢的恶性肿瘤。两种方法的合理使用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153Sm体外标记胞嘧啶进行肿瘤代谢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胞嘧啶与DTPA的偶联产物C-DTPA,经纯化后体外标记153Sm,并对得到的显像剂C-DTPA-153 Sm的质量规格进行检测:①制剂要求:检菌,热原检测;②毒理学:急性毒理测定;③特殊参数:标记率,体外稳定性;④药动学:家兔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⑤药效学:体外细胞显像,荷瘤小鼠显像.结果 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显示C-DTPA-153Sm为无菌、无热原、无毒性的安全制剂,并且可以在肿瘤部位浓集.结论 153Sm标记胞嘧啶代谢显像方法对多种肿瘤有诊断价值,可以无创性的体内评价肿瘤的增生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223例甲状腺结节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其中单发热结节6例,温结节44例,凉结节19例,冷结节137例。从温结节到冷结节,恶性肿瘤所占比率逐次增多。热结节无1例为癌,137例单发冷结节中,恶性占30.7%,而多发冷结节17例中,恶性占11.8%。甲状腺腺瘤亦常显示冷节结,由于肿瘤产生囊性变或出血所致。甲状腺扫描诊断,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胃癌手术治疗后癌的转移播散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腹腔内播散种植又为其重要因素。因此,腹腔内灌注化学抗癌物质,以杀灭腹膜上散落之癌细胞或微小癌灶是一重要措施。手术当时或手术之后注入药物,有妨碍胃肠吻合口及腹壁切口愈合之  相似文献   
5.
6.
核素肺灌注显像用于肺切除术后肺功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素99m Tc-MAA 肺灌注显像了解两肺血流灌注情况,预测肺切除术后残留肺功能是一项无创检查, 我们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探讨利用乳腺癌单克隆抗体作为导向载体,将逆转剂IL2特异性地导向肿瘤细胞,使其发挥逆转作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将此方法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医学依据。方法:分别制备人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人乳腺癌单克隆抗体(记为Ab),将其经过体外的偶联与纯化,并对偶联产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最终得到导向多药耐药(MDR)逆转剂Ab-IL2,并通过体外MDR逆转作用检测其活性保留。将对阿霉素(ADM)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种植于BALB/c裸鼠皮下,每只小鼠注射量为106个细胞,将得到的荷瘤小鼠分为三组,并于接种后的第14,19天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AD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 mg/kg体重);3)协同用药组:同时注射阿霉素(1 mg/kg体重)和前述实验获得的多药耐药逆转剂Ab-IL2(1 mg/kg体重)。分别于14、16、18、20天测量肿瘤大小,并于第20天处死小鼠,取出瘤块并称重,据此计算肿瘤抑瘤率。结果:Ab-IL2的质量合格,活性保留为90.7%。多药耐药逆转剂Ab-IL2与阿霉素联合应用显示出体内协同抑瘤作用,至第20天处死小鼠时,协同用药组的抑瘤率为60.48%,是ADM组(抑瘤率19.44%)的3.11倍。结论:将单克隆抗体介导技术应用于肿瘤MDR导向逆转,可以促进逆转剂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研究为实现临床上MDR逆转剂的成功应用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乳糖化赖氨酸作为肝细胞靶向载体, 将放射性核素153Sm特异性地浓集至肝脏, 用全肝内照射的方法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聚赖氨酸(poly-L-Lysine, PLL)和乳糖(lactose, Lac)经过常规偶联与纯化, 合成产物采用环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ate acid, DTPA)法标记153Sm, 得到放射性药物Lac-PLL-DT-PA-153Sm, 并进行了家免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构建大鼠肝癌模型, 并观测Lac-PLL-DTPA-153Sm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随后将模型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尾静脉注入Lac-PLL-DTPA-153Sm 3.64MBq, 对照组注入Lac-PLL-DTPA。第14天处死大鼠剥离肿瘤结节, 计算肿瘤体积。   结果  静脉注射Lac-PLL-DTPA-153Sm很快从血中分布到组织脏器中, 其血浆药物浓度半衰期T1/2为10 min结合内照射辐射计量学确定放射性药物的给药剂量为: 1 091 MBq, 与对照组比较, Lac-PLL-DTPA-153Sm确实可以引起肿瘤缩小(P < 0.01), 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此方法治疗肝癌安全有效, 为临床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3岁,20年前发现右颈部肿物,约1.5×1cm,肿物缓慢生长,无憋气等症状,一直未作治疗。因近2月来突然增长加快,来院诊治。查体:颈前肿物约7×5.5cm,活动差,质硬,表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扫描后误诊为肝肿瘤的22例,误诊率为11.6%(假阳性占6.9%,假阴性占4.7%)。误诊的主要原因是:(1)现有扫描机对微小病灶分辨能力低;(2)肝内非肿瘤疾病、肝脏正常变异、肝脏邻近器官和组织的肿瘤对肝脏造成压迫,均可引起假阴性或假阳性扫描图。作者着重讨论了肝扫描与临床症状、病史、体征、X 线-CT,超声断层和甲胎蛋白等检查相结合对减少误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