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CS)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团风县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高龄CS后再次妊娠产妇2300例,其中单次CS单胎产妇700例,按照年龄分为低年龄组(年龄<35岁)500例和高年龄组(年龄≥35岁)200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CS后阴道分娩(VBAC)、产后出血、出血量、产后输血、产褥病、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气管插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年龄、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妊娠期糖尿病占比、妊娠期高血压占比、孕前体质指数(BMI)高于低龄组,前次CS距上次妊娠间隔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两组早产占比、孕前BMI、分娩前BMI、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新生儿转NICU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两组VBAC率、产后出血率、出血量、产后输血、产褥病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pH值、新生儿气管插管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进行知识宣传、个体化评估、密切监测等措施,能够控制到与低龄产妇一样的妊娠结局,CS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也可适用于高龄产妇。  相似文献   
2.
缺铁是世界上营养失调的最常见原因,且是唯一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都十分流行的营养缺乏现象[1].当一个人的铁储量被耗尽且血红素形成减缓,就会出现缺铁.缺铁性贫血是铁耗尽的严重阶段,如果没有尽早治疗,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儿童出现许多临床并发症,包括不可逆的认知功能障碍[2]和教育成效不佳[3].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 年7 月至 2018 年6 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入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患儿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6 418 份,分析常见细菌的 耐药情况。结果:16 418 份痰标本中,5 298 份(32. 3%) 检出细菌或真菌( 真菌相对较少,暂不重点讨论)。其中,革兰阳性菌 2 076 株(39. 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 148 株、肺炎链球菌848 株等;革兰阴性菌2 766 株(52. 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858 株、肺炎克雷伯菌857 株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60%),对 苯唑西林、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74%)。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高( >8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青霉 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高度敏感(>98%)。暂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 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均<6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较高(16. 9%~34. 6%)。结论:泸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同时监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时控制细菌病原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调查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儿童用药安全信息的标注情况,分析儿童用药风险。方法:统计我院141份常用注射剂说明书,分析儿童用药安全信息标注情况。结果:儿童专用药品说明书4份,占2.8%。国产药和外资药儿童临床试验数据和儿童药代动力学的数据标注率分别为4.7%、40.0%和11.3%、34.3%,儿童用法用量标注率分别为51.9%、68.6%,外资药高于国产药;抗感染类药物说明书儿童临床试验项、儿童药代动力学项标注率分别为29.4%、37.3%,明显高于其他类别。限制级抗菌药物的儿童临床试验项、儿童药代动力学项标注率分别为77.8%、77.8%,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外资西药和国产西药的儿童临床试验项、儿童药代动力学项标注率分别为40.0%、34.3%和4.9%、11.8%,西药高于中成药。儿童专用药品未出现儿童用药安全信息的标注缺失情况;非儿童专用药品的儿童用法用量项、儿童药代动力学项标注率分别为54.7%和17.5%,非儿童专用药品标注率低于儿童专用药品。部分国产西药与外资西药说明书儿童用药项存在差异。结论:注射剂中儿童专用药品较少,非儿童专用药品中儿童用药安全信息标注不充分,儿童用药存在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并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从基因层面揭示了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新特点,对致病性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靶点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被认知的有九种机制[1]: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排泵的激活、opr 孔蛋白的缺失、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的改变、抗菌药物修饰酶的产生、位点突变、核糖体的突变或修饰、代谢旁路机制以及脂多糖的突变等。虽然许多研究报道已经从基因乃至晶体结构方面研究了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点,但多数医院甚至许多大型医疗机构进行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甚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依然严峻。因此,单从分子层面研究细菌的耐药性显然不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难以消除,在应用分子靶点对抗耐药菌株的同时可以通过发现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其他机制去寻求更为有效稳定的治疗方式。根据新的研究报道[2],细菌对外部不利环境产生的保护性应激机制会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产生显著影响,这为临床上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据研究者所知,目前国内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保护性应激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革兰阴性杆菌中的保护性应激机制对菌株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是首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预防与护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12例外科手术患者予围手术期护理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患者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后较好。结论:下肢静脉血栓多由术后长期卧床引起,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与护理能有效避免下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用泮托拉唑(PPI)及联用生长抑素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分为单用PPI组和联合用药组。PPI组予泮托拉唑40mg加0.9%Na Cl溶液100ml静滴,2次/d;联合组在使用PPI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250μg首剂缓慢静推,然后3mg加36ml 0.9%Na Cl溶液微泵静脉持续泵入,250μg/h。两组均观察48h。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不使用其他止血药物。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24h及48h后止血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72h内仍有间断或持续性出血,进一步行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例数。结果联合组24h及48h止血率分别为89.1%和95.7%,单药组24h及48h止血率分别为71.7%和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最终需要接受急诊介入及手术例数比例为17.4%,联合组最终需要接受急诊介入及手术例数比例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PI联合生长抑素与单独用PPI相比,在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应用床旁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1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应用了床旁B超定位PICC导管尖端最终位置情况:1002例(87.05%)导管尖端位于上腔位置;104例(9.04%)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45例(3.91%)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62例(5.39%)由于PICC置管时送管不顺,借助B超定位成功送达预定位置。100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同一患者用床旁B超定位和床旁X线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相同率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术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可避免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避免了移动新生儿,是新生儿PICC置管术导管尖端定位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新生儿PICC置管术送管不顺时的B超引导下送管,可以节省护士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