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患者女性,89岁,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并停止自主排气、排便7d为主诉入院。在外院诊断为肠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笔者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应用腹腔镜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了直肠癌前切除术11例。均采用4孔法;先行腹腔镜探查,确定具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可行性后,再在腹腔镜引导下放置戳卡,摆放体位,经腹壁悬吊乙状结肠及子宫;镜下分离解剖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直肠的离断及吻合转在腹腔镜下完成。回顾性分析该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手术体会。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330 min,平均288.6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40 ml;清扫淋巴结数量12~21枚/例,平均13.9枚/例;术后排气时间18~26 h,平均22 h;术后住院时间7~16 d,平均11.5 d;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可行,其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器人联合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行机器人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2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开放手术史者35例,需游离结肠脾曲者11例,联合肝脏局部切除6例。结果 5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联合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188.6±41.5)min,术中出血(34.3±11.7)mL。未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病人淋巴结清扫数为(15.4 ±4.1)枚,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病人为(11.2±2.8)枚。直肠远切缘和环周切缘均阴性。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39例,Ⅳ期6例。术后病人排气时间为(2.0±0.5)d,拔除尿管时间为(3.0±0.6)d,术后住院时间为(9.0±2.8)d。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无围手术期出血和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联合腹腔镜用于直肠癌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需广泛腹腔操作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槐耳清膏对体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能力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槐耳清膏对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并探求最佳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常氧组(NC组)、低氧组(HC组)和低氧槐耳组(HH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槐耳清膏对SW480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1 mg/mL时抑制率最大(66.7%),与氟尿嘧啶组(浓度为10μg/m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HH组和HC组VEGF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分别为4.71±0.07,4.54±0.02和1.19±0.03(P〈0.05),但HH组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C组,分别为0.66±0.03和0.38±0.02(P〈0.05),HH组较HC组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分别为0.37±0.03和0.66±0.03(P〈0.05)。结论:槐耳清膏可抑制SW480细胞增殖,1 mg/mL时抑制率最大。其机制为槐耳清膏下调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吕赤  苏琪 《临床军医杂志》2016,(12):1256-1258
目的研究BTG3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4年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石蜡标本为观察组(n=63),以同一患者癌旁(距原发灶≥5 cm)非肿瘤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n=6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两组中BTG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BTG3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观察组阳性表达率(47.6%)低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肠粘液腺癌中,BTG3蛋白未见阳性表达,而结肠腺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r=-2.307,P<0.05)及组织学分级(r=-0.259,P<0.05)呈负相关。结论 BTG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其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结肠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挖掘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分析NFE2L3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检索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有关结直肠癌的数据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二次综合分析。癌与正常组织之间基因表达差异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334项关于NFE2L3基因在不同类型癌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比较的研究结果,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有55个。其中共有21项研究涉及NFE2L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共包括1000个样本。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NFE2L3 mRNA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正常组织(P<0.05)。GEPIA数据库中分析发现NFE2L3基因的表达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NFE2L3基因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与预后生存(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NFE2L3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影响结肠癌发生的错配修复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HER-2基因和MMP-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抗生蛋白链霉素-生物素标记法(SP) 免疫组化检测法 ,用HER-2 抗体、MMP-2抗体标记 64 例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并以大肠腺瘤15例及远癌正常大肠组织12例作对照,检测HER-2和MMP-2.结果: HER-2 及MMP-2在远癌组织中阳性率低于腺瘤性息肉组及腺癌组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样息肉组与腺癌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病例中MMP-2 、HER-2 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层次无关 (P>0.05) ,而与Ducks分期、有无转移淋巴结相关,C和D期结直肠癌患者切片中MMP-2 、HER-2表达率明显高于A和B期的患者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HER-2 与MMP-2 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3).结论: MMP-2 、HER-2 在正常组织、腺瘤性息肉及腺癌中的表达逐步上调,MMP-2 和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转移、进展.MMP-2 、HER-2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演进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素1(CyclinD1)表达的影响。方法 CCK-8细胞增殖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对比联合用药组(复方苦参+5-Fu)与对照组(二甲基亚砜+5-Fu)处理后的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两组SW480细胞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处理后的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弱于对照组,两组间48 h、72 h及96 h 3个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SW480细胞的凋亡率(12.7%)高于对照组(6.18%),Cyclin D1的表达弱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联合5-Fu能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yclin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hoE/Rnd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E/Rnd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hoE/Rnd3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3%和40.0%,二者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RhoE/Rnd3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恶性程度呈负相关(P〈0.05)。RhoE/Rnd3的表达与与患者年龄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生育史呈正相关。结论:RhoE/Rnd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呈负调控作用,RhoE/Rnd3可能通过抑制Cy-clinB1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RhoE/Rnd3过表达与乳腺癌预后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mixed ductal/lobular carcinoma)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例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及86例ID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R、PR阳性表达率及E-cadherin阴性表达率混合型癌组显著高于IDC组(χ2=4.169、8.860、12.392;P=0.041、0.003、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R和E-cadherin是混合型癌与IDC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2.957,95%CI=1.250~6.991,P=0.014;Exp(B)=0.255,95%CI=0.104~0.623;P=0.003].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与Ki67阳性表达、TNM分期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42、0.979、0.455、0.010、2.364,P=0.230、0.323、0.500、0.920、0.124;Z=-0.197,P=0.844).结论 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是兼有IDC与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征但却独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