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Stroop实验探讨冥想训练的神经心理学效应.方法:采用经典Stroop字色判断任务,通过e-prime2软件对4名志愿者和4名气功师进行间隔半小时的两次实验,记录被试字色判断任务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fMRI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数据分析采用SPM8软件,对志愿者和气功师在脑内激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志愿者字色判断干扰任务的平均准确率略低于气功师,平均反应时较气功师为长.气功师和志愿者间fMRI实验的脑内激活存在差异,差异区域主要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前扣带皮质(ACC)和顶下小叶(IPL).结论:Stroop实验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评价气功练习者的冲突控制能力,长期的气功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冲突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气功态时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静息f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气功师在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以及与非练功者之间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差异,探讨气功的本质及其对脑功能皮质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5名,以及相匹配年龄、性别并从未练过气功的对照5名.研究采用GE 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先后进行无任务(静息态)和运动任务的BOLD序列扫描.通过计算运动皮质体素时间信号序列两两之间的交互相关系数以及平均交互相关系数(MCC),评价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的同步性.练功与非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运动皮质的MCC值的差异用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所有被试者运动任务的fMRI检查均获得双侧运动皮质的明显激活.非练功者运动皮质的MCC值平均为0.20,练功者非气功态时MCC值平均为0.26,气功态时平均为0.40.经t检验非气功态时,练功者与非练功者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间的MCC值的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之间,练功者气功态与非练功者之间MCC值的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入气功状态后,脑运动功能皮质低频活动的同步性会明显增强.但这种反映同步的相关系数是否可以作为其特征性的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体呼吸频率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blood pressure instant variability,BPIV)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将5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改变呼吸频率5-10-15次/min(A组,n=25)和8-12-16次/min(B组,n=27)的条件下,同步记录心电,血压和呼吸,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0-15次/min和8-12-16次/min不同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完全同步。呼吸频率/心搏频率与呼吸峰中心频率(RSP)、BPIV、HRV的中心频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0.902、0.913。在5次/min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出现了不同步现象。结论在一定呼吸频率调节下,BPIV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生理机制,也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是RR间期变化的二次效应。但当呼吸频率过低的情况下,BPIV不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21位内养功及12位不同流派练功入静前后从头顶引导的足背或手指刺激的皮层体觉诱发电位(SEP),结果有一部分人功中SEP晚成分波幅降低。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入静时大脑功能的某些变化使得皮层对外来信息的处理加工过程受到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旨在观察气功“外气”对大鼠的镇痛效应,以进一步研究“气功麻醉”机理。在行为实验:于46头大鼠用钾离子透入刺激鼠尾致痛而测定的甩尾阈,在气功师对动物放气前、中与后之间均地明显差异;另于15头大鼠用直流电枣刺激鼠尾引起的甩尾阈与头动阈,在气功师放气中与后均未增加。电生理学实验:于11头大鼠14次实验,从其头顶引导牙髓刺激诱发的皮层电位,气功师放气对此电位的峰潜伏期与峰-峰波幅均无明显影响。另,“外气”对伤害性刺激鼠尾引起的脑电去同步化反应亦无明显作用。看来实验结果阴性,这与献上报道的不符。作认为,这个问题应再仔细认真地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体经穴尽管有准线性特性,本质上属非线性黑体,当采用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法。伏安特性在观察经穴的非线性形态方面具有直观、全面的特点,经穴阻抗为其了阶微分,是个过程函数(伏安曲线的导函数)。但难以定量计算进而取代传统的经穴阻抗研究方法,很可能是经穴非线性的观点至今不能在经络界引起足够重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气功麻醉机理,首先设计实验初步观察外气对家兔、大鼠及在人体的镇痛效应。方法:用 WQ-9E 痛阈测量仪发生的缓慢递升直流电使钾离子透入家兔耳尖部皮肤致痛,以甩头阈为指标,又用同一仪器发生的直流电刺激鼠尾,以甩尾阈及头动阈为指标,观察气功师对动物发放外气时及停止放气后上述痛反应指标的变化;在人体亦用这仪器使钾离子透入颈部皮肤致痛,观察气功师对其发放外气时痛阈及耐痛阈是否提高;另在大鼠观察牙髓刺激诱发的皮层电位在外气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家兔及大鼠的行为学实验及大鼠电生理学实验均未证明外气的镇痛效应;在人体,外气对实验痛亦无明显影响,同体比较外气对实验痛的作用与手术时气功麻醉效果,未见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本实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看来,气功麻醉机理仍需进行认真、仔细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电针刺激颜面腧穴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以往我们在摸索“经络感传”现象客观指标时曾以电脉冲刺激人体手、足、躯干及面部的个别腧穴而从被试者的头皮上记录平均诱发皮层电位。晚近早崎芳等做了刺激井、腧穴引起的体觉诱发电位的研究,但未报道面部腧穴刺激的诱发反应。本工作拟观察面部不同区域腧穴受有规律的电针刺激所诱发的皮层电位特征,以作为进一步探讨经络理论的基础。对象与方法被试者共43人(男26人、女17人),年龄22~64岁,平均39.3岁,共中5人系  相似文献   
9.
气功入静时前扣带回自发低频活动变化的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在气功入静过程中大脑前扣带回的低频信号变化,探讨前扣带回在气功活动中的潜在调节机制。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6位。研究采用GE 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EPI-BOLD序列。在入静前、入静早期、入静后期和结束入静后分4次进行静息fMRI扫描。图像处理采用AFNI软件,计算大脑前扣带回频率在0.01~0.8Hz间的低频活动功率谱的优势频率和平均振幅。对不同入静状态时这两个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大脑前扣带回在入静时的优势频率(0.0167Hz)要高于入静前和结束入静后(0.0125Hz);功率谱的平均振幅在入静早期最高,而在入静后期有所下降,仍高于入静前和结束入静后。结论:前扣带回在不同入静状态时低频活动的动态变化,提示它在人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低频活动的功率谱可以作为气功入静状态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上刺激人体上、下肢神经干而从头皮记录皮层体觉诱发电位(SEP)是一项有用的非侵袭性客观检查方法。但在有些情况却需要刺激皮肤或皮板以引起SEP,有关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迄今尚少报道。本文用半寸毫针做为刺激电极,通以1ms波宽电脉冲,在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