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绝经前女性的正常子宫三层结构(肌层、结合带及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 efficient,ADC)的变化。资料与方法将67名健康女性分成三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分别于增殖中期及分泌中期行2次MR检查,研究不同结构区、年龄段及生理周期对子宫ADC值的影响。结果子宫三层结构的ADC值在同一周期同一年龄组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肌层最高,内膜居中,结合带最低);B组内膜的ADC值在两期均高于A组和C组,而A组和C组内膜的ADC值在两期均无明显差异,其余结构区无明显年龄差异;各个年龄段子宫内膜的ADC值在增殖中期均低于分泌中期,而各年龄段肌层与结合带的ADC值在不同周期间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结构区、年龄及周期会对子宫(尤其内膜)的ADC值产生影响,当利用ADC值精确分析子宫病变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尤其有助于监测疗效及鉴别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邝菲  王飞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4):334-337
常规MRI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脑部病变及评价治疗后反应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它只能提供形态学的信息,磁共振波谱(MRS)与MRI的基本原理一致,却能无创提供脑部病变的内在代谢信息,因此两者联合使用能大大提高诊断病变的准确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波谱的数据获取、  相似文献   
3.
邝菲  任静  宦怡   《放射学实践》2012,27(4):466-468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MRI因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及高质量的三维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探测、定级及分期等许多方面都优于CT及超声(US),成为评价子宫内膜癌最为可靠的影像方法[1,2].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已从单纯的形态解剖学成像发展为功能成像,弥补了常规磁共振扫描的不足[3],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目前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主要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及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相似文献   
4.
颜志平  邝菲  曾英琅   《放射学实践》2013,(12):1299-1299
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排出少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有臭味。近1个月来阴道排液较前增多,伴有上腹胀痛不适,向腰背部放射,无畏寒、发热等症状。自行服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外院超声提示子宫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绝经前女性正常宫颈组织在不同生理周期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 ficient,,ADC)变化。方法将82名健康女性按年龄段分成3组(A组27例,20~29岁;B组28例,30~39岁;C组27例,40~49岁),采用3.0TMRl分别于增殖中期及分泌中期行2次盆腔MR检查,研究不同结构区、年龄段及生理周期的宫颈ADC值的变化。结果子宫3层结构的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层最高,黏膜层居中,结合带最低),宫颈黏膜层及结合带的ADC值在分泌中期均低于增殖中期,而肌层的ADC值在不同周期问差异不明显,宫颈每层结构在同一周期的各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宫颈粘膜层在增殖中期的ADC值更为稳定。结论不同结构区及生理周期会对正常宫颈组织的ADC值产生影响,当利用ADC值探测早期宫颈癌、监测疗效及鉴别肿瘤早期复发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绝经前女性应在增殖期行盆腔MR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46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外照射25次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直径及ADC值。根据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计算并两两比较各次 MRI扫描测得的肿瘤ADC值及直径的动态变化值。结果:CR 组在治疗2周及外照射25次的 ADC值提高均高于 RP 组及 SD 组(P<0.05),治疗结束后 CR 组的 ADC 值与 PR 组及 SD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放化疗2周后及外照射25次后各肿瘤组(CR、PR、SD组)的ADC 值、肿瘤最大直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作为预测及监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部环形强化病灶的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维化学位移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 CSI1H-MRS)对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S及MRI表现,包括胶质瘤20例、转移瘤18例、脑部炎性病变16例、放射性损伤8例.比较4组乳酸(Lac)峰出现率,计算增强区及增强区内部的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的浓度及NAA/Cho、Cho/Cr、NAA/Cr比值.结果:(1)4组病变的Lac峰出现率无明显差异.(2)胶质瘤、转移瘤、炎性病变、放射性损伤的NAA/Cho分别为0.43±0.32、0.69±0.29、1.26±0.53、0.63±0.34,胶质瘤显著低于其他3组病变(P<0.05);当取NAA/Cho<0.4时,MRS区分胶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0.2%、77.4%、71.5%、89.4%,均高于MRI,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时各项指标均提高.(3)4组病变的Cr浓度分别为0.17±0.05、0.10±0.05、0.21±0.08、0.21±0.09,转移瘤显著低于其他3组病变(P<0.05);当取Cr<0.06时,MRS区分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分别为81.3%、81.9%、74.1%、90.1%,均高于MRI,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时各项指标均提高.结论:2DCSI1H-MRS在脑内环形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评估常规MRI(T2WI)、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共32例患者行3.0T MRI腹部扫描,两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所有受检者肝脏的常规MRI序列(T2WI),DWI序列及DCEMRI序列,以手术病理、术中超声及治疗前后影像图像的综合评价作为金标准,评判各个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阅片间一致性,并两两比较各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PPV)及AUC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结果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均获得了很好的阅片者间一致性并明显高于T2WI,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阅片者间一致性明显高于DCE-MRI及T2WI序列;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的敏感性、PPV及AUC面积均高于T2WI;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各参数均明显高于T2WI,敏感性及AUC高于DCE-MRI序列,DCE-MRI序列的阳性预测值及AUC高于T2WI序列。结论非增强DWI序列可以有效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且与增强DCE-MRI序列无明显差异;而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序列的整体价值较其他序列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48名接受全程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扫描,每次扫描均测量肿瘤的ADC值,所有ADC值均由b=0,600s/mm^2和b=0,1000s/mm^2两组ADC图得出.根据治疗结束后的结果将患者划分为完全有效组(CR)、部分有效组(PR)及无效组(SD),并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治疗2周及4周后CR组的ADC值提高百分比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治疗结束后,CR组的ADC值在两组ADC图中均高于RP及SD组;其中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高b值组(b=0,1000s/mm^2)区分CR组与PR/SD组的能力高于低b值组(b=0,600s/mm^2) (P<0.05);低b值组所测数据的标准差均大于高b值组.结论 高b值DW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整体价值高于低b值DWI,且数值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b值联合鉴别诊断宫颈良恶性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的价值。方法采用3.0T MR对106例宫颈癌、8例宫颈肌瘤、12例宫颈癌前期病变Ⅲ(CINⅢ)患者及6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常规MR、DWI扫描,由b=0、600s/mm2及b=0、1000s/mm2两组ADC图计算ADC值,根据ROC曲线比较两组ADC图评估不同宫颈病变的价值。结果宫颈癌两组b值的ADC值均低于宫颈肌瘤、CINⅢ及正常宫颈组织(P均<0.001);宫颈肌瘤与CINⅢ、宫颈肌瘤与正常宫颈组织两组b值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CINⅢ与正常宫颈组织间两组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对于鉴别宫颈恶性与良性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有较高价值;两组b值的诊断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