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Fb分泌TGF-β1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Luzindole(褪黑激素受体拮抗剂)组、Luzindole组和对照组(仅以细胞培养液培养),前3组每孔细胞分别添加相应物质与细胞培养液培养,褪黑激素终浓度为1×10-3 mmol/L、Luzindole终浓度为1 mmol/L.每组10个复孔.培养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TGF-β1、Smad 7和Rho激酶(ROCK) mRNA表达.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LSD-t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Nemneyi法. 结果 褪黑激素组Fb上清液中TGF-β1含量为(2.8±2.4) pg/mL,低于褪黑激素+Luzindole组的(23.9±2.7)pg/mL、对照组的(28.9±2.0) pg/mL和Luzindole组的(24.9 ±2.8)pg/mL(F=94.58,P<0.05).褪黑激素组细胞TGF-β1 mRNA表达量为11.9±1.2,明显低于其他组(F=20.79,P<0.05);褪黑激素+Luzindole组TGF-β1mRNA表达量(14.9±1.8)与对照组(17.2±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6,P>0.05).褪黑激素组Fb Smad 7 mRNA表达量(0.076±0.080)明显高于对照组(0.023±0.024)、褪黑激素+Luzindole组(0.026 ±0.026)、Luzindole组(0.037±0.021),x 2=9.567,P<0.05.褪黑激素组ROCK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02 30±0.002 70)、褪黑激素+Luzindole组(0.001 30±0.001 20)和Luzindole组(0.001 10 ±0.001 20),x 2=9.420,P<0.05. 结论 褪黑激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上调瘢痕Fb中Smad 7表达、下调ROCK表达,从而抑制增生性瘢痕Fb表达TGF-β1.  相似文献   
2.
背景:一氧化氮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起重要作用,针灸有消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是否对创面组织一氧化氮的影响有关还不清楚。目的:探讨针刺减轻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害的机制。设计: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对象为2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2.5b,雌雄不限,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建立兔深Ⅱ度烧伤模型,针刺双侧足三里穴。采用一氧化碳试剂盒(酶法)测定组织一氧化碳。主要观察指标:创面组织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兔深Ⅱ度烧伤早期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织。正常组织,烫伤后1,3,5d创面组织一氧化氮分别为(4.76&;#177;1.31),(2.68&;#177;0.92),(2.07&;#177;0.81),(2.85&;#177;1.12)μmol/g。以伤后第3天最低(t=2.382,P&;lt;0.05);针刺治疗3d,创面组织一氧化氮为(3.05&;#177;1.16)μmol/g,明显提高(t=2.216,P&;lt;0.05)。但仍低于正常组(4.76&;#177;1.31)μmol/g(t=2.156,P&;lt;0.05)。结论:针刺能提高创面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可能是其减轻组织水肿和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瘢痕早期的水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探索研究瘢痕的新方法和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深度烧伤患者愈后增生性瘢痕的水泡液,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患者血和瘢痕水泡液中TNF,IL-6的含量,监测瘢痕早期组织中TNF,IL-6的变化。结果:深度烧伤患者愈后血液中的TNF,IL-6的含量无升高;增生性瘢痕水泡液中TNF,IL-6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高水平持续至少3个月(P>0.05)。结论:瘢痕水泡液可作为研究瘢痕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瘢痕形成早期组织中TNF,IL-6含量增高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f the tissue TGF-β changes at early stage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and the value of scar blisters in hypertrophic scar.Methods The TGF-β1 content in the blister fluid and the blood were quantified with ELISA,patients(n=15)with hypertrophy scar after depth burn were included,three time point(each n=5)on early stage(<3 months)of hypertrophy scar formation were monitored.and normal skin blister fluid and the blood(n=5)was used as control.Results The serum TGF-β1 in the both hypertrophic scar patients and normal skin group was not elevated(P>0.01),the TGF-β1 in the blister of normal skin was also not elevated(P>0.01),but TGF-β1 level in the scarblisters hypertrophic scar was elevated significantly[<60 d(158.5±69.8)pg/L,60-90 d,(181.1±40.1)pg/L,>90 d,(534.4±125.9)pg/L,P<0.01] and higher than the normal skin blister and the blood(P<15.6 pg/L.P<0.01),the increased TGF-β1 1evel in the hypertrophic scar blisters were persisted for at least three months.the TGF-β1 level of scar blister on the 3th month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reached a peak [(534.4±125.9)pg/L,P<0.01].Conclusions The data in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GF-β produc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is increased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car formation;scar blisters is a valuable approach in hypertrophic scar study.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Fb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与机制. 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前3组细胞分别采用含1 × 10-5、1×10-3、1 mmol/L褪黑激素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不加褪黑激素常规培养.处理后24 h进行如下检测: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四氮唑复合物( XTT)-硫酸酚嗪甲酯(PM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对细胞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p53和Fas mRNA表达量.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对照组Fb为长梭形,呈集落分布;3个浓度组Fb随着褪黑激素浓度升高,细胞逐渐分散,胞体变形缩小,胞膜皱缩,核质比例减小.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Fb增殖活性(吸光度值)依次下降,分别为1.79±0.10、1.49±0.15、1.24±0.20、0.92±0.09(F=67.61,P <0.05);S期细胞百分比依次下降,分别为(16.9±1.3)%、(10.6±1.1)%、(6.1±1.2)%、(3.2±0.8)%(F=286.10,P <0.05);G2/M期细胞百分比依次下降,分别为(16.7±1.6)%、(13.5±1.1)%、(9.8±1.0)%(6.0±0.7)%(F=162.69,P<0.05);早、晚期凋亡细胞百分比依次升高(F值分别为424.05、236.44,P值均小于0.05).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cyclin E的mRNA表达量依次下降,分别为2.90±0.30、1.58±0.21、0.90±0.20、0.24±0.12(F=266.79,P<0.05);p53和Fas mRNA表达量依次升高(F值分别为10.11、12.03,P值均小于0.05). 结论 褪黑激素可通过影响细胞cyclin E、p53和Fas基因的表达,抑制增生性瘢痕Fb增殖并诱导该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成分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12例)和正常皮肤(7例)组织中HPA轴的活性物质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的mRNA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RH、CRH-R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MC-2R以及GR-α的分布差异.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PCR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中CRH、CRH-R1、POMC及GR-α的mRNA表达分别为3.1±0.8、0.05±0.03、0.020±0.007、0.0000±0.0010,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的20.6±4.7、0.30±0.12、0.060±0.020、0.0200±0.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0-4.75,P值均小于0.05);但2种组织中MC-2R mRNA表达水平接近(t=1.48,P=0.1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CRH,CRH-R1、ACTH、MC-2R以及GR-α分布于瘢痕组织的表皮基底层、真皮层的Fb和汗腺管壁中.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细胞除分布于上述部位外,还可见于毛囊和皮脂腺. 结论 增生性瘢痕形成与组织中HPA轴的活性物质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防治重度烧伤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烧伤中心ICU病房患者46例,烧伤面积(TBSA)50%-80%,其中Ⅲ度烧伤>20%,患者入院后24h内开始,每隔8h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5g,用药10d,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入院后应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0d,生命体征平稳,创面没有明显感染的表现,血中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无显著变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烧伤中心检出的常见细菌的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经验性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烧伤后并发ARDS的预防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该院收治的烧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及结果。结果  8年间该院烧伤科共收治体表总面积 (TBSA)30 %以上的成人 4 76例 ,并发ARDS 78例 ,发病率为 16 4 % ;发病时间高峰为伤后 5~ 11d ;脓毒症、延迟复苏或复苏不理想、重度吸入性损伤等为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 78例中 ,治愈 6 1例 ,死亡 17例 ,病死率 2 1 8%。死亡 17例中 ,死于ARDS 3例 ,脓毒症 7例 ,MOSF 7例。脓毒症及其引发的MOSF仍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严重烧伤后ARDS仍有较高病死率 ,预防重点在于早期复苏、早期切 (削 )痂植皮手术和防治脓毒症等综合措施。治疗关键在于及早诊断和机械通气 ,PEEP是必不可少的通气方式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治疗的重要内容 ,深度创面的手术等原发病的处理是治疗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现已证实TNF、IL 6在组织修复和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2 ] ,但体内瘢痕组织中TNF、IL 6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我们检测了深度烧伤愈后早期血液和瘢痕水泡液中TNF、IL 6的变化 ,以期探讨瘢痕水泡液成分和水泡液中TNF、IL 6的变化在瘢痕防治研究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5例 (我科住院烧伤患者 )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2 0~ 4 3岁 ,烧伤面积 33%~ 92 % ,深度烧伤面积2 0 %~ 70 % ,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明显 ,表现出充血、质硬、痛痒、起水泡 ,瘢痕未作注射皮质激素和放射等治疗。1 2 采取瘢痕水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