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继华 《安徽医学》2014,(3):340-342
目的:探讨二期(动脉期、门静脉期)CT增强扫描及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行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全部患者行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由高年资医师对二期及三期CT图像进行评价,比较两者病变显示情况、血管显示及定性诊断结果,进而分析延迟期CT动态增强扫描的必要性及价值。结果二期及三期扫描在病灶、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及三期扫描对肿瘤良恶性定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扫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65.7%,三期扫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二期扫描比较,三期CT增强扫描并未明显增加病灶范围及相关血管显示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肝脏肿块的定性价值,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辐射剂量,临床应根据检查目的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志华  简继华  任宏伟  刘桂林 《重庆医学》2013,42(16):1874-187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分析治疗后瘤体变化、生存率及生存期、甲胎蛋白(AF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68例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1.2±2.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8个月。在治疗后3个月内存活率为100%,瘤体客观有效率为61.8%,瘤体控制率为94.1%。之后有效率及控制率逐渐下降。AFP治疗后3个月降至(568±87)μg/L,6个月后降至最低为(421±76)μg/L,在9、12、24个月后逐渐回升。治疗后3个月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之后逐渐降低。TACE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疼痛、恶心、呕吐、腹胀、一过性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低等,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消失。结论 TACE可提高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为手术根除提供机会,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继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95-1296
目的探讨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寻求较好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脑外科进行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9例患者壳核出血,4例患者丘脑出血,8例内囊出血。16例患者出血量30~50mL,5例患者出血量大于50mL。患者采用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的治疗方式,随访观察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3例(61.9%),预后不良7例(33.3%),死亡1例(4.8%)。患者出现再出血2例(9.5%),出现颅内感染1例(4.8%),出现颅内积气1例(4.8%),颅内碎骨片1例(4.8%)。结论 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为胃平滑肌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以56例经CT检查术前初诊为胃平滑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CT表现,分析CT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并与胃镜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胃平滑肌瘤CT表现为大小(12.6±9.8)m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形态规则.CT诊断准确率为78.6%(44/56),误诊率为21.4%(12/56);胃镜诊断准确率为78.9%,误诊率为21.1%,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χ2=0.002,P=0.965),但胃镜漏诊10例.CT对胃内型平滑肌瘤误诊率为22.2%,高于胃镜检查(12.5%),但两者无显著差异(χ2=1.102,P=0.294).CT对胃壁型平滑肌瘤的误诊率为16.7%,显著低于胃镜检查(66.7%)(χ2=4.500,P=0.034).CT对胃外型平滑肌瘤的诊断优于胃镜检查.结论 CT可显示胃平滑肌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密度,并且不受病变位置的限制,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48例冠心病患者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端特异度各项指标分别为98、92、91、93,灵敏度分别为96、96、88、87,准确度分别为91、93、84、85;而远端特异度各项指标分别为84、83、81、82,灵敏度分别为54、50、45、47,准确度分别为76、80、70、72,螺旋CT对近段和中段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远段。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准确、范围广、无创以及快速等优点,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简继华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127-1127
病例资料男,19岁,学生,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剧痛2h入院。为持续锐痛,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史。体检:T36.8℃,P80次/分,BP110/70mmHg,痛苦面容,口腔黏膜及嘴唇可见紫癜样色素沉着,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左中腹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WBC15.9×10^9/l。CT表现如图1~3,病理学检查如图4。  相似文献   
7.
8.
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4年前因腹部外伤致右肾挫裂伤(具体不详)。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伴腰痛,无明显尿路刺激症状,经止血、抗感染治疗后尿色变淡。专科查体:右肾区叩击痛( )。B超检查:右肾下极不规则低回声光团,大小约77mm×68m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接受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79例,依据多层螺旋CT管电流与造影剂量差异分组。38例行管电压100?kV、管电流100?mA、对比剂50.0 ml碘克沙醇(320 mgI/ml) 扫描者为对照组。41例行管电压100?kV、管电流80?mA、对比剂40.0?ml碘克沙醇(320?mgI/ml)扫描者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辐射剂量与碘负荷量。结果 实验组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主动脉弓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是(4.34±0.29)分,对照组是(4.32±0.3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积、有效剂量、碘负荷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应用于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不仅可获取高质量图像,而且可减少辐射剂量,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