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患者男性,39岁。因“右大腿上段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加重1周”于2009年2月入院。患者分别于10年、5年前曾因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及复发在外院手术,病理结果不祥,在第2次手术后第二年,再次出现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约鸽蛋大小,无明显疼痛,无局部红肿,劳累后肿块加大,休息后好转,未引起重视,以后肿块逐渐增大,近期自觉右大腿内侧肿块逐渐增大,近1周自觉增大明显,增大至梨大小。既往体格健康,无其他重大脏器疾患史。体格检查: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30/80mmHg,右大腿上段内侧陈旧性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右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缘隆起,约6 cm ×8 cm大小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质韧,有压痛,表面无红肿,右髋活动无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右足无麻木,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肿瘤标记物正常。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年,尤以11~20岁最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常累及四肢长骨干骺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多见,原发于肋骨少见.国内资料中肋骨骨肉瘤占全部骨肉瘤的0.83%[1],国外为1-3%[2].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收治肋骨原发性骨肉瘤2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8岁.2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饱胀不适,伴隐痛.B超提示"右肝占位",遂拟"右肝肿瘤"收住入院.有30年的石匠工作史.体格检查:体温正常,无消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未及肿块,肝肋下3指,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肿瘤指标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超敏反应蛋白(CRP)81.77 mg/L,碱性磷酸酶(ALP)521.5 U/L,r-谷氨酰转肽酶(GGT)18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5 U/L.CT检查:胸部CT示两侧多发小结节灶,直径2~5 mm,密度较高,部分中间有点状钙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 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结肠肝曲旁1例.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1.0cm×1.1cm~2.8cm×3.2cm,平均2.1cm×2.4cm.CT表现早期3例,脂肪肿块内有云絮状高密度,边缘较薄环壁,增强后环壁轻度强化,肿块内絮状、条索状强化.进展期12例,肿块内高低混杂密度,环壁较厚,边缘清楚,环壁中等强化.恢复期6例,肿块缩小,形态不规则,壁变薄,环壁轻度强化.12例进展期中,周围系膜肿胀12例,附近结肠壁轻度增厚5例,小肠袢受压2例,周围淋巴结肿大4例.21例PEA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影像学检查,并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对PEA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众所周知,肝脏是转移性肿瘤最好发的部位之一。对于多发肝脏转移性肿瘤影像诊断一般不难,但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需要与原发性肝癌、肝脓肿、肝血管瘤等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了37例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4岁.体检B超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2周于2010年5月18日入院.查体:血压为128/76 mm Hg(1mm Hg=0.133 kPa),伸舌不偏,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心肺(-),双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尿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血儿茶酚胺、醛固酮、皮质醇值在正常范围.IVU检查示右肾上极受压,肾盂、肾盏无受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RCC的CT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病例均为单发,位于肾实质中部8例,肾皮质2例。膨胀性生长9例,浸润型生长1例。5例肿块直径<5cm,其中密度绝对均匀3例,小钙化2例,小灶性低密度1例;>5cm有5例,其中3例肿块>7cm,肿块密度大致均匀,伴小钙化3例,多灶性或星状低密度4例,有团片状高密度1例。CT平扫肿块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为缺乏血供的特点,呈轻度或轻中度强化,强化峰值在静脉期。下腔静脉、肾静脉无瘤栓。肾门、腹主动脉旁无淋巴结肿大。手术全肾切除6例,保肾手术4例。病理报告CRCC。4例获随访,随访3~32个月,4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CRCC有一定的CT特征,有助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CT检查诊断肾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3(9~68)岁.临床表现腹部不适9例、腹泻3例、腹痛2例,伴血尿2例、发热2例.采用Somatom Plus4型螺旋CT机和Presto多层螺旋CT机,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动脉期加实质期扫描2例.总结分析肾脏淋巴瘤CT检查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结果 14例患者CT检查的直接征象:单发结节型1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较明显均质强化,边缘清楚;多发结节型6例,增强后结节边缘清楚,呈轻度均质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肾外形无明显外凸;弥漫浸润型7例,肾脏肿大,病灶轻度强化,境界不清楚.间接征象:腹主动脉、肾门旁多发淋巴结肿大13例,其中淋巴结肿大成串或成堆4例,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包绕血管,显示"腹主动脉淹没"征3例.13例淋巴结肿人密度均匀,轻度强化,其中边缘清楚、光整9例.伴骶椎、骶管淋巴瘤1例、肾周筋膜浸润2例.右肾手术切除1例,穿刺活检证实13例,病理报告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结论肾脏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除直接征象外,典型间接征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腔内促纤维性小圆细胞肿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6岁。左侧中腹部不适5d,于2005年6月2日入院。体检:左中腹略隆起,且触及一肿块,质硬,活动度尚可,边缘清楚,无压痛,体重无明显下降。直肠指检:距肛门约7cm处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生化、血常规、肿瘤全套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