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左旋肉碱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肉碱水平及静脉补充左旋肉碱(可益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病情稳定、血液透析2年以上的患者,应用酶法检测其透析前后的血浆肉碱水平.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旋肉碱5ml(1 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应用2个月(26次透析).治疗1月、2月时复查两组患者血浆左旋肉碱水平,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等.结果血透患者存在时间依赖性的肉碱缺乏;治疗组静脉补充可益能1月后,透析前后血浆肉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2月后,透析前肉碱水平进一步上升,透析后维持在正常范围.对照组透析前后血浆肉毒碱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干体重也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透析后静脉补充左旋肉碱可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肉毒碱缺乏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尿毒症及血液透析对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了 1 0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1 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及 1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NO浓度。结果 :尿毒症未透析及血透患者NO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 (P <0 .0 5) ,且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血NO浓度与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 .858,P <0 .0 0 1 )。血液透析后NO浓度较透析前显著降低 (P <0 .0 5) ,但透析间期又会导致其蓄积。结果提示 :NO的蓄积对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卡尼汀的生物学作用及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卡尼汀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其左旋异构体具有生物活性。正常人可通过饮食摄入和肝、肾合成产生卡尼汀,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脏内源性合成卡尼汀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大量清除,大多存在时间依赖性的卡尼汀缺乏。通过静脉注射、口服、透析液补充外源性左旋卡尼汀有利于纠正脂代谢紊乱,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改善骨骼肌症状和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夹层(CAD)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发病部位分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和颅内段颈动脉夹层,颅外段CAD较颅内段CAD更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AD致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为血栓栓塞,关于CAD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存在争议,影响CAD预后因素研究较多,本文就颅外段CAD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晓洁  梁芮  林楚如 《口腔医学研究》2014,(11):1087-1091,1095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9名患者(男3名,女6名,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6岁),临床检查为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深覆盖。对9名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12个月。矫正结束后5年回访,进行矫正前(T1)、矫正结束后(T2)以及矫正结束后5年(T3)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T4K矫正器治疗疗效的稳定性。结果:T2、T3,与T1相比,磨牙关系改善,患者SNA角、ANB角、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在该院妇幼分院住院并进行HBsAg检测的51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HBsAg.初测阳性的血清分别进行12000 r/min,10 min高速离心后,蓝光照射8 h消除高胆红素的影响,3~7 d后再次采集静脉血复检,对HBs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6例新生儿中有65例(12.60%)血清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回顾HBsAg阳性新生儿母亲血清HBsAg检测结果,63例为阴性,2例为阳性,排除了母婴垂直传播的干扰.对63例母亲血清HBsAg阴性的新生儿标本进行高速离心,离心后82.54% 的标本HBsAg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4.29%(9/63)的标本HBsAg结果转阴.蓝光照射后有42.86%(27/63)的标本血清HBsAg检测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2例标本血清HBsAg转阴.98.41%(62/63)的血清HBsAg均在3~7 d后转阴.结论 临床工作中HBsAg阳性的新生儿标本,尤其是COI值<1.2的标本,应首先考虑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不够导致的小颗粒物质干扰,应提高转速,延长离心时间,消除干扰后复检,仍然阳性者考虑乙肝疫苗接种后阳性,3~7d后复查或进一步检测病毒核酸.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新生儿血清高胆红素血症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采用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模式,对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扫描,探讨颈动脉狭窄解除与脑灌注参数改善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血运重建术前不同类型患者选择的意义。方法:30例经超声证实颈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w内进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灌注各参数相对值进行分析。参数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及相对延迟时间(rDelay)。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根据脑灌注成像结果,将患者定性分为双侧大脑半球灌注对称组12例、双侧大脑半球灌注不对称组18例。结果: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患侧rTTP及rDelay较术前改善,其余灌注参数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前脑灌注状态不同,对术前患者进一步分层研究,术前灌注对称组,术后患侧脑灌注各参数数值改善不明显;术前灌注不对称组,术后rCBV、rMTT、rTTP及rDelay较前改善。结论: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模式,可以全面地显示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所导致的患侧供血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患者术前评价、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的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针体外抗血小板活性的成分。方法:利用活性跟踪分离方法和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葡聚糖凝胶(toyopearl HW-40)、反相硅胶(0DS)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马尾松松针6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具有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苷(Ⅰ)、阿魏酸(Ⅱ)和槲皮素(Ⅲ)。结论:松针提取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物质基础是黄酮等多酚类化合物,而非之前所预期的大量存在于该植物中的木脂素类和原花青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