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与腹主动脉瘤(AAA)进展相关的基线CT特征,为AAA的临床治疗路径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至少行两次增强CT扫描的83例AA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两次扫描间隔3个月以上。测量瘤体的直径、面积、长度、曲度、血栓面积等基线CT特征,并根据瘤体直径计算AAA的年进展速度。将有进展的AAA分为缓慢进展组(进展速度≤0.25 cm/y)和快速进展组(进展速度>0.25 cm/y)。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运用单变量与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与AAA 进展有关的基线CT特征。 结果 71例患者存在病变进展,其中缓慢进展组35例,快速进展组36例。快速进展组的基线瘤体长度显著大于缓慢进展组(P=0.03)。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瘤体面积(β=0.048, P=0.020)、长度(β=0.051, P=0.007)与进展速度呈独立正相关,瘤体曲度(β=-0.005, P=0.034)、血栓面积(β=-0.034, P=0.013)与进展速度呈独立负相关。 结论 AAA患者基线CT特征中瘤体面积、长度、曲度、血栓面积与病变进展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并评价各项定量特征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742例初诊冠心病患者,纳入ICA证实存在单支病变局限性狭窄的患者109例。将患者根据心肌酶升高伴心脏室壁运动不良和心肌酶及心脏室壁运动正常分为心肌缺血性损伤组(n=75)和心肌无缺血损伤组(n=34)。测量斑块的特征参数,包括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最大面积狭窄率(MAS%)、重塑指数、偏心指数、"餐巾纸环"征、斑点状钙化。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MAS%为85.00%(80.00%,92.00%),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MAS%为63.00%(60.00%,6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1)。在斑块成分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斑块总体积(TPV)、斑块负荷(TPB)、纤维成分斑块体积(FPV)、脂质成分斑块体积(LPV)、脂质成分斑块占比(LPR)分别为150.13(104.44,202.20)mm^3、75.67%±9.90%、95.73(66.57,134.23)mm^3、32.18(18.93,54.55)mm^3、25.13%±13.71%,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09.94(79.39,121.67)mm^3、65.37%±6.94%、67.35(57.67,90.11)mm^3、16.64(13.26,24.73)mm^3、18.44%±7.0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P=0.010;t=3.11,P=0.003;Z=-2.16,P=0.031;Z=-2.18,P=0.029;t=2.19,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S%(OR=1.55,P=0.021)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MAS%、LPV、LPR、TPV、TPB、F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0.77、0.72、0.7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TA斑块定量分析中,MAS%、TPV、TPB、FPV、LPV、LPR是影响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因素;MAS%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且MAS%及LPV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正>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外表健康或其疾病没有严重到可以预测突发死亡的人群,在出现症状后1h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的自然死亡[1-2]。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SCD,一项基于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估计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 [3]。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米泔水制桔梗(MZJ)浸泡液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丰度变化规律,为基于微生物发酵及成分转化角度阐明MZJ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米泔水浸泡桔梗,于28 ℃浸泡72 h,借助16S rR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析不同浸泡时间液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变化。结果 MZJ浸泡液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多样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特有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均呈降低趋势。从门水平分析,MZJ炮制前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优势,浸泡12 h时相对丰度最高(89.75%),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增加,由10.20%增至68.61%,48 h时趋于稳定。从属水平分析,炮制初期以欧文氏菌属(Erwin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为优势菌属,随着炮制时间延长,乳球菌属(Lact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等为优势菌属,其中乳球菌属丰度由2.24%增至40.15%,魏斯氏菌属丰度由1.89%增至24.71%,明串珠菌属丰度由1.47%增至7.58%,而欧文氏菌属、肠杆菌属、泛菌属丰度均明显下降。结论 米泔水炮制桔梗过程中,浸泡液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及丰度发生明显改变,可能使桔梗中的成分发生生物转化从而改变桔梗的药性和生物活性,为阐明MZJ的炮制原理及桔梗新型饮片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与普通增强扫描在支气管动脉显示及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患者,按照扫描方法将其分为两组,100例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患者,100例胸部普通增强患者。观察两组支气管动脉的清晰显示率并测量支气管动脉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由两名放射科医生主观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心电门控组支气管动脉纵膈段和肺门段清晰显示率分别为100%和86. 92%,普通增强组支气管动脉纵膈段和肺门段清晰显示率分别为93. 46%和57. 94%,心电门控组纵膈段和肺门段支气管动脉清晰显示率均高于普通增强组。心电门控组与普通增强组支气管动脉的SNR分别为31. 93±8. 85、18. 99±4. 56,CNR分别为25. 66±8. 05、14. 51±4. 65,主观评分分别为4. 30±0. 57、3. 68±0. 57,主观评分、SNR、CNR内两组数据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心电门控组SNR、CNR及主观评分均高于普通增强组。结论 128层双源CT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获得的支气管动脉图像无论在显示率还是图像质量方面均优于普通增强扫描组,因此,针对支气管动脉扫描,可以选用改良回顾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获得更加优质的图像,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及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GGN的480例患者,共540个GGN。根据病理分为良性组、非侵袭组与侵袭组,其中良性组57个、非侵袭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310个、侵袭组(浸润性腺癌)173个。记录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发病部位)、磨玻璃成分占比、形态、边界、分叶、毛刺、空泡征、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胸膜牵拉征、最长径、最短径、平扫CT值、增强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强化程度ΔCTA-N(CT值动脉期-CT值平扫)、ΔCTV-N(CT值静脉期-CT值平扫)。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Pearson χ2检验评估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重复性。分别以结节良恶性及结节侵袭性为因变量,以有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的诊断指标评估(包括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 良性组、非侵袭组、侵袭组之间各结节定性及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组与非侵袭组、侵袭组之间各结节磨玻璃成分占比、内部血管征、平扫CT值及ΔCTV-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ΔCTV-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灵敏度为0.747,特异度为0.877;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各结节最长径、分叶、边界、血管异常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最长径AUC为0.851,灵敏度为0.746,特异度为0.813。 结论 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结节良恶性及侵袭性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GGN强化程度ΔCTV-N对良恶性的预测效能更高,最长径对侵袭性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