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早老素等遗传基因的突变、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引起的细胞骨架改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减少等中枢神经系统递质代谢障碍、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失调引起的细胞外老年斑的形成、细胞内钙代谢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学说和神经细胞凋亡等发病机制,下面将对AD的各种发病机制进行一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胆碱能神经元ATP敏感钾离子(KATP)通道离子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出生24 h内的乳鼠皮层和海马胆碱能神经元,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Aβ1-42对单个胆碱能神经元KATP通道离子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予Aβ1-42后胆碱能神经元外向电流显著减少(P<0.05),再给予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后此减小的外向电流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Aβ1-42对神经元KATP通道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药物二氮嗪防治Aβ1~42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β1~42和二氮嗪同时处理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细胞24h,以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膜联蛋白荧光素荧光染色检测U251细胞凋亡。结果(1)二氮嗪组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细胞在不同浓度Aβ1~42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Aβ1~42组(P<0.05)。(2)半定量分析显示,单纯Aβ1~42组(5μmol/L)U251细胞线粒体膜红/绿荧光强度比值(590/527n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二氮嗪组U251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值(590/527nm)明显高于单纯Aβ1~42组(P<0.01)。(3)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单纯Aβ1~42组(5μmol/L)U251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氮嗪(1mmol/L)预处理后U251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下降,与单纯Aβ1~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流式细胞荧光强度分析显示,无论Aβ1~42或Aβ42~1均不能引起U251细胞发生早期或晚期凋亡或坏死。结论Aβ1~42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早于其致细胞凋亡作用。提示尽早应用二氮嗪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状态,可预防长时间暴露于Aβ1~42导致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神经细胞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药物二氮嗪防治Aβ1-42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β1-42和二氮嗪同时处理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24h,以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机制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变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 (AD)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大脑内老年斑 (SP) 中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 (Aβ) 沉积,在SP的形成过程中Aβ1-42发挥启动蛋白聚集体形成的重要作用. 而Aβ1-42是否能够激活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目前尚未清楚.因此,我们于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对Aβ1-42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等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是否引起细胞内蛋白聚集体的形成以及细胞活性氧 (ROS)含量的变化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IL 1β处理神经胶质瘤U2 5 1细胞 2 4h ,四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线粒体氧化还原酶的活性 ,用硫磺素S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体形成情况 ,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 (JC 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 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5ng/ml的IL 1β作用于U2 5 1小于 6h没有降低细胞活性。不同浓度IL 1β处理 2 4h后 ,与对照组比较 ,U2 5 1细胞活性在 5ng/ml时明显下降 (P <0 0 5 ) ,并随着IL 1β剂量继续加大 ,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IL 1β (5 0ng/ml)可导致细胞内蛋白聚集体形成增多 ,并且用JC 1荧光染色可检测到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 ,用DCFH DA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显示 ,U2 5 1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结论 IL 1β可引起U2 5 1细胞内蛋白聚集体形成 ,线粒体膜电位增高 ,ROS含量增加进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强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8.
信号转导在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裂解主要经过α和β分泌酶两条途径,激活β分泌酶途径可增加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组织的生成量和沉积量,而激活α分泌酶途径可增加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的生成,sAPPα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生长并且相对地降低Aβ的生成量。体内许多神经递质等可通过相应受体偶联的G蛋白或酪氨酸激酶等激活胞浆内的各种信号蛋白来影响α或β分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sAPPα或Aβ的生成量。因此,寻找APP信号转导通路上的阻断剂或激动剂以选择性增加sAPPα的生成而减少Aβ的生成量将为寻找AD治疗药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神经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原代培养皮层及海马胆碱神经元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亚基Kir6.2/SU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的可能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β1-42组、Aβ1-42+SN50组和SN50组。运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胆碱神经元并进行鉴定,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药物干预后的Kir6.2/SUR1蛋白及NF-κB亚基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加入药物处理神经细胞7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1-42组的p65蛋白和Kir6.2/SUR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Aβ1-42组相比,Aβ1-42+SN50组的Kir6.2/SU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在Aβ1-42诱导神经元Kir6.2/SUR1蛋白的表达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