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姚惠玉  姚慧  邵敏洁 《吉林医学》2008,29(14):1187-1188
脊柱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脊柱的一种继发性病变,占全身关节结核的首位,其中椎体结核最多见,占99%。在整个脊柱中,又以腰椎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属第三位。单纯的内科治疗疗效甚微,在全身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采用恰当的手术治疗,结合早期、规律、适量、联合、全程的药物化疗,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为保持手术后期效果,围手术期护理尤其重要。我科自2003年-2006年10月收治3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支持治疗,加强了术后的病情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强调营养、药物及手术相结合的重要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0例患者已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围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术前宣教、术中配合与术后镇痛等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肝功能的相关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方面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也更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间的有效运用,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采用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进展者占27.8%,非进展者占72.2%;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药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基底动脉分支病变的发生率(73.8%)明显高于非进展组(34.9%,P=0.000),同时发现,进展组下部脑桥梗死的发生率(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8%,P=0.029)。结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下部脑桥梗死可能是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可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及时行头颅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及MR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对预防急性脑桥梗死进展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邵敏洁  章立  周辰珩  金信春  金友雨  洪庆 《浙江医学》2019,41(20):2177-2180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发生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02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增加情况分成进展组92例和非进展组21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入院时NIHSS分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CRP增高者比例较高(35.29%比15.38%,P=0.007);中度动脉狭窄者比例较高(38.04%比24.76%,P=0.019);脑桥下部梗死(41.30%比29.52%,P=0.045),全部梗死(9.78%比3.33%,P=0.021)比例较高;NIHSS评分5~10分者比例较高(41.30%比29.05%,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RP、脑桥下部及全部梗死为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5、2.15)。结论感染、梗死部位等因素可能是影响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预后的风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索浙江南部地区人群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中SG13S89、SG13S114和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94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无脑梗死382例为对照组。采用PC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ALOX5AP基因中的SG13S89(rs4769874)、SG13S114(rs10507391)和PDE4D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83(rs966221)的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SG13S89基因AG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4.1%vs 1.3%,P<0.05;2.0%vs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后,SG13S89的AG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有较高的脑卒中风险(OR=4.24,95%CI:1.17~15.32,P=0.027)。SG13S89等位基因分布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13S89的AG基因型与女性人群发生脑卒中相关(P=0.022),但A等位基因在女性脑卒中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4769874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可增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可能是该基因与血管炎性反应和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梗死的机制相关。但未发现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83突变与脑卒中相关。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卒中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对冰岛人群的研究首次揭示了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5-1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ALOX5 AP)和磷酸二酯酶4D(phosphodiesterase 4D,PDE4D)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随后,很多学者围绕这2种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有分歧.文章就ALOX5AP和PDE4D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我们对102例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EN),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在评价脑卒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作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健康体检者32名、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者35例,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稳定性脑梗死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循环EPC水平.结果 (1)入组时稳定性脑梗死组、进展性脑梗死组、危险因素组EP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性脑梗死组、进展性脑梗死组入组后EPC逐渐上升,第7天达高峰(P<0.05),稳定性脑梗死组EPC水平在第4、7、14天时高于进展性脑梗死组(P<0.05).(2)脑梗死患者第7天EPC上升值与NIHSS评分改善值呈负相关(r=-0.587,P<0.0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1周后EPC明显升高提示预后良好,EPC对预测脑梗死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中国浙江南部地区人群花生四烯酸代谢脂氧合酶通路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ALOX5AP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通路4个SNPs的多态性进行研究,探讨基因多态性、基因-基因间联合交互作用与脑梗死的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测定了292例脑梗死患者和259例对照者8个基因位点,包括ALOX5AP基因的4个位点:SG13S32(rs9551963)、SG13S42(rs4769060)、SG13 S89(rs4769874)、SG13Sl14(rs10507391),及EPHX2基因G860A(rs751141)、CYP2C9*2基因A1075C (rs1057910)、CYP2C9*3基因C430T(rs1799853)和CYP3A5基因A6986G(rs776746)位点SNPs.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软件检测基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8个候选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MDR方法显示最优模型为SG13Sl14和A6986G两基因联合作用模型,其样本检验准确度56.32%,交叉检验一致性为10/10,符号检验P=0.011.调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因素后SG13S114和A6986G交互变量与脑梗死患病风险正相关(OR=1.804,95%CI1.180~2.759,P=0.006).结论 SG13Sl14和A6986G基因联合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脑梗死患病风险.对基因与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复杂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IG)、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与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9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IG;44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NPH。两组均联用格列美脲早晨1次口服治疗16周,比较IG组和NPH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时,IG组和NPH组的HbA1C值分别下降(4.1±0.7)%和(3.3±0.6)%,FPG水平分别下降3.5±1.6mmol.L-1和4.4±1.6mmol.L-1,两组疗效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组较NPH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睡前注射1次IG或NPH联用口服格列美脲的治疗方法可使单纯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两种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IG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故更具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