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以银杏叶片作为基础用药常规辅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艾地苯醌治疗,两组用药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均明显提高;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加用艾地苯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艾地苯醌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其对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0年47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复查DSA时检测患者血清Cys-C水平,并对比分析动脉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的血清Cys-C水平。结果术后6~12个月复查DSA显示,21例(44.7%)患者出现了再狭窄,其中13例再狭窄率<50%,8例再狭窄率≥50%,26例患者未发现血管明显再狭窄。再狭窄组术前及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术后6~12个月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术前及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术后血清Cys-C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再狭窄有关,并可能成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的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现对72例脑出血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男4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5岁。病程0~36d,平均3.5d,1周内死亡64例,其中3d内死亡5...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人体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只应用于机体损伤、感染、移植排异及急性炎症反应时,在临床其他疾病方面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探讨和广泛应用。近几年超敏C-反应蛋白(hc—CRP)试剂研制成功,使得其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hc—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我们对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hc—CRP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千以上节段的病变对瞬目反射的影响。方法对42例脑卒中1组和20例脑卒中2组患者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测定刺激同侧的R1、R2波和对侧的R2波的潜伏期变化,同时对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测定并对照分析。结果脑卒中1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脑卒中2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脑半球病变对BR的影响是抑制性,与是否有中枢性面瘫、面部感觉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翁保慧 《医学综述》2006,12(2):85-87
血压的高低与脑卒中的病灶性质及类型、病情的进展或好转等紧密相关。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多年来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文章从血压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及其机制、脑梗死后血压的改变、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控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54例)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66例)。观察患者入院及发病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4.5±7.7)分、(14.5±7.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入院30天时,分别为(10.1±4.1)分、(12.3±3.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杓型组差。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脑梗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保慧 《广西医学》2007,29(4):573-574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卒中又是症状性癫痫的一个重要因素.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常常是脑卒中后致残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也是脑卒中预后不佳的预兆.对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情况和规律深入了解能够对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1 37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vascular insufficiency,CCCI)致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not-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VCI)患者神经心理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成分的特点。方法:对52例CCCI致NVCI患者(NVCI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ERP检查,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入选者认知功能状态,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VCI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MoCA评分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结论:MMSE、MoCA和P300对于CCCI致NVCI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雅  翁保慧  邓珊 《内科》2014,(4):375-377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致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0例CCCI患者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分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组,52例)及非VCIND组(68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CCI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等各种危险因素与VCIND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脑梗死的多次发作及多部位发生及低教育程度与CCCI致VCIND有关;多因素分析证实糖尿病、脑梗死的多次发作及多部位发生及低教育程度与CCCI致VCIND有关,OR值分别为13.255、12.862、9.051、1.486(P0.01)。结论糖尿病、脑梗死的多次发作及多部位发生、低教育程度与CCCI致VCIND有关,可能是CCCI致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