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影像(DWI)联合T2WI影像融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技术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局部晚期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放疗前行CT和MRI常规及DWI检查,采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将两种影像学图片融合,由3名放疗科医师在CT图像及融合图像上进行放疗靶区勾画,分别记作A、B、C组。比较两种勾画方案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和临床靶区(CTV)体积、长度、厚度及其变异系数CV值和Ratio值(最大值/最小值),分析CT图像与融合图像GTV和CTV体积差异的原因。结果: 以CT为基础勾画的GTV和CTV体积、长度、厚度均大于以融合图像为基础勾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放疗医师以CT图像为基础勾画的各项指标CV值、Ratio均大于以融合图像为基础勾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颈段食管癌、T4期食管癌是影响CT图像与融合图像GTV和CTV体积差异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相对于CT图像,DWI联合T2WI影像融合CT影像技术能有效指导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及不同医师靶区勾画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DSA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并酌情作选择性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肝固有动脉造影,用DSA作实时减影,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弹簧钢圈和/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靶血管。结果:79例患者DSA呈阳性者60例,阳性率76%(60/79),2例开腹后找不到出血动脉,DSA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其中75例均作栓塞,71例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96%(75/79),疗效满意,4例介入治疗后仍出血,行手术治疗。结论:DSA检查对胃肠道出血有较高的敏感性,多数能作出病因诊断及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疗效高,止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SA视频流网络直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DSA视频流由高性能的图像采集卡进行采集,利用动态图像专家组标准4(MPEG-4)压缩,结合微软的流媒体处理开发包DirectShow框架技术,通过服务器端的发送过滤器(filter)和客户端的接收filter,再利用网络传输层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现DSA视频流的网络直播.对24例图像进行采集直播,由有经验的医师对客户端与DSA工作站的视频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主观评价每例图像的血管、病变影像特征的显示情况,以及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实时有效性.结果 在100 M的局域网中,该方案直播的图像延迟时间≤1 s,24例视频图像中图像品质评价优17例,良5例,中2例.结论 该方案直播DSA视频流,图像清晰度好,延迟时间短,能够达到临床诊断与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肝门胆管癌16例,术前均经MR 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检查,复习MR肝门部胆管癌T1期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 结果 16例T1期肝门部胆管癌中,单纯发生于肝管汇合部7例;同时侵及左肝管4例,侵及右肝管2例;肝管汇合部未见病灶,仅发生于左肝管2例,右肝管1例.肿瘤呈结节状3例,结节合并浸润状2例,单纯浸润状11例;局部淋巴结增大5例,胆囊萎缩2例.MRI T1WI平扫呈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4例;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截断3例,其上肝内外胆管呈"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变细4例,狭窄呈"鼠尾状"或"矛尖状",肝左右叶扩张的胆管在肝门部不能汇合;肝外二级胆管狭窄9例,狭窄段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轻度强化,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中到明显强化. 结论 MR 3D-VIBE联合MRCP检查能够提高T1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斌杰  黎力  龙小君 《四川医学》2018,39(9):1075-107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与经(鼻内镜下改良柯-陆术式治疗)两种手术入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68例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4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A组)、34例采用鼻内镜下改良柯-陆术式治疗(B组),对比两种入路手术效果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 A组患者痊愈82.35%、显效14.71%、好转2.94%,B组者痊愈58.52%、显效29.41%、好转8.82%、无效2.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的效果优于鼻内镜下改良柯-陆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为未来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评估与治疗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8-01—2019-12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降低≥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组,其余患者纳入未恢复组;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2组NLRP3炎症小体表达。结果入院后第1个月,恢复组(n=70)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2分,神经功能恢复率68.63%;恢复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NLRP3-mRNA水平低于未恢复患者组(n=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BMC中NLRP3-mRNA高表达是脑梗死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OR>1,P<0.05);NLRP3-mRNA水平与NIHSS评分减分情况(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后第1个月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过表达是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且随着NLRP3炎症小体表达升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未来可将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作为脑梗死后患者治疗新靶点,可能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现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 v2018)对高危人群肝细胞癌(HCC)及非HCC恶性肿瘤(OM)的诊断价值,以及基于对比增强CT(CECT)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MRI)图像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CECT和Gd-EOB-MRI检查且具有HCC高危风险的患者2...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上的鉴别价值,并对多模态MR成像技术的参数和乳腺癌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院2021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患有乳腺病变的59例(67个病灶)患者,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MR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之间的MR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之间的统计学差异进行分析;并分析ADC值和乳腺癌患者预后因子(肿瘤直径、肿块病理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测后,67个病灶中共确诊35个恶性肿瘤、32个良性肿瘤。在本研究中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显著小于良性病变,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临界值是0.983×10-3mm2/s,即当ADC值<该值时乳腺病灶是恶性病变。在本研究中恶性病变的主要TIC类型是Ⅱ型与Ⅲ型,良性病变的主要TIC类型的Ⅰ型,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DWI-ADC和DCE-TIC联合应用时则其诊断准确率最高,其诊断效能较为显著(P<0.05)。IDC肿块在DWI(b=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暂时性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病变的并发症。材料和方法:透视下,经口腔将覆膜支架放置到20例食管良性狭窄和10例食管纵隔瘘患者的病变部位,2~3个月后将支架取出,观察食管内径变化、食管纵隔瘘口的封闭情况、临床改善和并发症。结果:本组30例食管良性病变,放置和取出全覆膜食管支架34枚,20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内径由术前4.1±2.1mm扩张到术后14.6±1.9mm,10例食管纵隔瘘患者瘘口均封闭,临床治愈。并发症:胸痛20例、支架移位5例、食管再狭窄4例、严重感染1例。结论:食管良性病变放置支架应持谨慎态度,针对不同病变选择合适的支架和合适的治疗措施,并掌握好支架取出时机。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息肉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输尿管息肉的MR表现,探讨MR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输尿管息肉的MRI表现,包括SE T1WI、FSE T2WI、True fisp(真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MRU(磁共振水成像)及Gd-DTPA增强检查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发生于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例。发生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1例,中上段6例,中下段4例。单纯性输尿管息肉4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7例。多发息肉3例,息肉数目3~6个不等。息肉呈结节状5例,长条状3例,不规则类似菜花状3例,表面光滑,5例有蒂显示,息肉借蒂漂浮于输尿管内,6例输尿管壁增厚,但外壁光整,病变以上肾盂及输尿管扩张,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息肉呈轻到中等强化。结论MRI能明确输尿管息肉的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有助于和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