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后鼓室颞骨切片与CT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l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4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6mm、15.94mm和21.81mm。结论: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圆窗区颞骨切片和CT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外观无异常的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5例(30侧),以眦耳线为基线,用高分辨率CT扫描,获得间隔为1.00 mm,厚度为1.0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颅脑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常规脱钙、脱水、火棉胶浸胶,包埋并按标记切制成厚为1.00 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下表面并扫描照相.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逐一辨识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圆窗、圆窗龛、耳蜗、锥隆起、内耳道、耳蜗水管等结构.结果颞骨横断CT扫描,有18~22个层面,圆窗和圆窗龛出现层面多为第10层(右侧)和第11层(左侧),圆窗龛前壁厚度平均为右侧0.92 mm和左侧0.90 mm,龛深平均为右侧1.89 mm和左侧2.04 mm,龛与颈静脉窝间骨壁的平均距离为右侧2.10 mm和左侧2.39 mm.龛前壁厚度、龛深、龛与颈静脉窝骨壁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耳颞区火棉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 TWin Speed磁共振机对58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的MS病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5岁),例行T1FLAIR、T2加权扫描(T2W1)及弥散加权成(DWI)像检查。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值及影像分析。结果(1)MS,病灶在MRI扫描中,T2WI像共发现病灶798个,T1FLAIR检见病灶673个,T1FLAIR显示的病灶数为T2WI的84%。采用DWI检查,可见病灶537个,检见病灶数为T2WI的67%。(2)T1FLAIR所检MS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3)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与急性脑梗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13(2值(0.00105)高于脑缺血的ADC值(0.000495)(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值(0.00174)(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判定脑内白质区的MS病灶是否急性期,同时应用DWI、ADC图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尤其对脑缺血性或肿瘤性病灶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胸部X线平片上见到“左肺门增大”病例 1例 ,通过CT与MRI图像观察 ,发现其原因来自于左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主支直径大于右肺动脉主支直径 3倍以上 ;合并一小支上的肺动脉动脉瘤 (Pulmanargarteryameurysm )。此种先天性异常颇为罕见 ,以前文献未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沙坦(losartan)与氨氯地平(amlodipine)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各40例,Ⅰ组给氯沙坦50~100mg  相似文献   
6.
背景:受扫描层面及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高分辨率CT影像学检查很难准确、清晰地观察颞骨内的细微结构,而应用薄层断面与高分辨率CT图像相结合,可精确辨认耳内各微小结构.目的:实验拟解决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对后鼓室及其邻近结构的定位方法,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变化提供解削学佐证.设计、时间及地点: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对照观察,实验于2004-07/2007-06在南昌大学医学院断层影像解剖研究室和江西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完成.材料:外观无异常的经10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颅脑标本15例(30侧),由南昌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GE Hi-speed Nx/i Sys CT设备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供.方法:以眦耳线为基线,获得M隔为1.00mm,厚度为1.0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 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主要观察指标:标本切片与高分辨率CT图像对照,逐一辨识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4-0.05)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0.14)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24±0.15)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3±1.24)mm、(15.87±1.14)mm和(21.84±2.43)mm.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结合耳颞区薄层断面标本可对后鼓室内的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等结构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7.
任远  李明智  王川红 《江西医药》2009,44(10):953-954
目的评估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的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前、后行单体素1H-MRS检查。结果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肿瘤生长抑制,1H-MRS表现为NAA/Cr、Cho/Cr、Cho/NAA比值下降,其中Cho/Cr、Cho/NAA比值下降明显。放射性坏死1H-MRS表现为肿瘤坏死区Cho、NAA、Cr峰消失,出现乳酸-脂质峰。肿瘤未复发患者1H-MRS未见明显异常;肿瘤复发患者1H-MRS表现为Cho、Cho/NAA峰再升高,出现乳酸峰。结论1H-MRS有助于鉴别脑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后复发与坏死;评估脑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后的代谢变化,是一种判断伽玛刀疗效的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Sturge-Weber综合征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urge-Weber综合征临床上很少见,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可能系脑部血管及颜面皮肤血管的先天性异常发育所致,有时可伴有眼部血管膜发育异常。本文通过对2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CT及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CT和MRI诊断本病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正确诊断该病的水平。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2例,均经临床、CT和MRI检查确诊。例1,男,1岁,因“反复惊厥抽搐半年”入院。患儿惊厥表现突然点头、上肢内收呈抱球状,成串发作,伴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查体见右侧额面部呈紫红色。脑电图示左侧枕叶见棘慢综合波。例2,女,14岁,因“…  相似文献   
9.
也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的选择图书分类号R246.6关键词面神经麻/针刺疗法苏氏把面瘫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发展期,发病后1~7天;第2阶段静止期,发病后7~20天;第3阶段恢复期,发病20天以后。认为针刺面瘫的最佳时机应在静止期[1]。作者还援...  相似文献   
10.
所谓拉针法,即人为地造成类似滞针的一种手法,按常规手法进针后,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旋捻,当针下有软组织阻滞而不能继续单方向旋捻时,迅速将针拉出,有肌纤维或结缔组织缠绕针身为手法成功。运用该法旨在通过手法创伤来加强、延长对机体穴位的良性刺激。此法具有强烈的酸胀针感,这种针感往往能维持3天以上。笔者近年来将其用于临床,现择验案数则,介绍如下。1.肩痛黄×,38岁,工人。1989年5月18日诊。右肩痛10余天,上举后伸困难,夜间每每痛醒。在厂医务室针灸3次,屡服镇痛药无效。检查见右肩肱二头肌长头腱处压痛明显。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急性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