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处理后的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方法 按每组6只,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PZ高、中、低剂量(20 mg/kg、10 mg/kg、5 mg/kg)单次注射组以及中剂量连续注射组(10 mg/kg/2周),采用腹腔注射CPZ的方法制备动物模型.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剂量(10 mg/kg)的CPZ单次注射及连续注射均能显著增加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的表达(P值分别为0.0007、0.0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PZ高、中剂量(20 mg/kg、10 mg/kg)单次注射(P值分别为0.0141、0.0163)以及中剂量(10 mg/kg)长期连续注射组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表达显著增加(P =0.0094).结论 CPZ能够上调大鼠脑皮质中凝血因子Ⅲ的表达.除了已知的多巴胺受体和钙调素之外,凝血因子Ⅲ也是CPZ调控的靶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认在教学改革中引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将培养医师专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基础阶段综合型课程的开展。在前期实践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提出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学科基本知识点和理论体系,强化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将课堂讲授法与改造PBL结合,将课外小组学习和课堂PBL结合,增加考核量化的指标,建立具有高效能的医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学改变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脑海马组织标本来自于癫痫手术切除病人(9例)和正常无精神与神经疾病的尸检者(20例).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中海马区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NSE表达,比较两组NSE阳性表达率.结果 癫痫患者脑组织海马颗粒细胞层中均可见核固缩的神经元,约占全部神经元的15.80%,还可见到肿胀的神经元,NSE阳性表达的神经元呈棕黄色,在出现核固缩的神经元中,发生NSE阳性表达占28.66%,癫痫病人脑组织海马NSE阳性表达率为(7.9±5.6)%.对照组脑组织海马神经无形态正常,细胞核大而圆,位于胞体中央,核仁明显,NSE阳性表达率为(39.0±17.4)%.与对照组相比,癫痫患者含棕黄色颗粒的神经元数目减少,两组NSE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1).结论 癫痫患者脑组织中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和NSE表达异常,可能是癫痫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Study o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 and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in the hippocampus dentategyrus granular cell layer of epilepsy patients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个细胞融合实验体系,观察凝血酶(thrombin,Th)对I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I,HIV-1)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s,Env)介导的细胞融合的影响。方法采用携带HIV-1 JRFL 株env基因的表达质粒pSV—Ⅲ-JRFL—dCT与携带HIV-1tat基因的表达质粒pcTat共转染293T细胞,检测到细胞膜表面Env表达后,将pSV—Ⅲ-JRFL-dCT与pcTat分别按1:2、2:3、1:1、2:1、5:1、10:1共转染293T细胞,然后再与Magic5A细胞进行融合实验,计数融合细胞数目并确定最适宜的融合条件,建立稳定的细胞-细胞融合实验体系。在所建立融合体系基础上利用Th处理Env表达细胞。观察对融合作用的影响。结果pSV—Ⅲ-JRFL-dCT与pcTat按1:1、2:1共转染293T细胞,可建立稳定的细胞-细胞融合实验体系。Th能够增强细胞融合,且融合细胞数随着Th浓度增高而逐渐增加。Th处理10min与处理30min比较,融合增强作用更加显著。结论质粒pSV—Ⅲ-JRFL—dCT与pcTat按1:1、2:1共转染293T细胞,与MagieSA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可得到稳定的细胞-细胞融合实验体系,111对HIV-1包膜介导的细胞融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黄连冻干粉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SHV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依据不同浊度液体内细菌含量不同的原理,绘制时间-浊度曲线(生长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双黄连作用下,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不同的生长状态.对SHV型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603)而言,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不依赖抗原情况下,分别用TLRs的激动剂及细胞因子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不同人群永生化B细胞体外刺激及诱导抗体产生,观察在疾病状态下B细胞活化状态,为寻找自身免疫病更敏感的新指标奠定基础。方法:用EpsteinBarr病毒(EBV)攻击SLE、RA患者B细胞,使之成为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体外用CpG-ODN2006、LPS及细胞因子与细胞共培养,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刺激后不同时段的总IgG水平,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刺激后细胞上清抗体分泌量增高10倍左右;SLE和RA患者抗体分泌量高于正常人;刺激后18d抗体分泌效应差异最为明显;CpG-ODN2006&IL-4&IL-6三者联合的刺激最好;经诱导后的抗体,均未检测到疾病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结论:在疾病状态下,体外给予刺激后,B细胞活化状态更高,但未诱导出疾病特异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对新生大鼠脑内单胺类受体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毒滴度为2·0×106FFU/ml的BDV病毒液对新生大鼠进行颅内接种,接种量为10μl/只新生大鼠。30d后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确定BDV感染情况;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DV感染大鼠脑组织中多巴胺2(D2)受体和5-羟色胺2α(5-HT2α)受体基因的mRNA转录情况。结果病毒接种后新生大鼠的BDV感染阳性率为88·89%。病毒感染大鼠脑组织中5-HT2α受体和D2受体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DV感染可以明显抑制新生大鼠脑组织中D2受体和5-HT2α受体基因的mRNA转录,提示单胺类受体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参与BDV感染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9.
Notch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进程、调节细胞命运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通路高度依赖于上下游分子的调控,在不同的细胞环境中功能大相径庭。因此Notch信号调控癌症相关通路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但目前对该通路的具体机制及功能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本文着重于整理近年来研究Notch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的肿瘤的关系的最新进展,归纳Notch通路调控的癌症相关通路,对靶向Notch信号的肿瘤治疗策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癫痫微环境神经干细胞能否被诱导分化为异常放电的“癫痫神经元”?癫痫微环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镁”细胞外液,二是与癫痫细胞共培养。其中前者比后者的致癫痫作用强。 目的:模型模拟体内癫痫微环境,将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和正常海马神经元以及“癫痫神经元”体外共培养,观察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 设计:重复测量观察。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5—08/2007—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病原学教研室及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150只新生Wistar大鼠,雌雄不拘,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兔抗鼠突触素抗体购自美国LabVision公司。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血清型2型腺相关病毒购自北京本元正阳公司。Axopatch 200B放大器为美国Axon公司产品。5111A示波器为美国Tektronix公司产品。 方法:①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无镁”外液处理神经元建立“癫痫神经元”模型。常规方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别与正常海马神经元、“癫痫神经元”共培养14d。②应用膜片钳记录与两种神经元共培养后细胞突触后电位;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千细胞突触素抗体染色情况;将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放入“无镁”外液,应用膜片钳记录其突触后电位。 主要观察指标: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两种神经元共培养14d后突触后电位、突触素抗体染色结果。②分化后神经元在“无镁”外液中突触后电位及“癫痫样放电”情况。 结果:①神经干细胞与正常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后,膜片钳记录到60%(6/10)神经干细胞14次,5mi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癫痫神经元”共培养后记录到12次,5mi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②神经干细胞分别与正常海马神经元及“癫痫神经元”共培养后,免疫荧光检测均显示80%(12/15)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干细胞突触素抗体染色阳性。③60%(9/15)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在“无镁”外液中出现14次,5min时程约10s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未记录到“癫痫样放电”。 结论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癫痫神经元”体外共培养后可形成功能性突触,未转变成“癫痫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