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 18例患者经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动脉溶栓后均成功获得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前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评估, 17例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预后良好, 其中0分10例, 1分6例, 2分1例;1例预后不良, mRS 4分。18例患者复查均无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5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63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7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H、PaO2均显著上升(P〈0.05), PaCO2、RR、HR均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治疗结束时p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aCO2、RR、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经疗效评价,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自然引流术与传统钴孔冲洗引流术治疗CSDH的疗效。方法选取90倒CSDH患者,随机分为2组,45例采用微刨穿刺术进行治疗(A组),45例采用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B组)。结果经微创穿刺自然引流术治疗的45例患者(A组)脑受压消失,血肿大部分甚至完全清除;经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45例患者(B组),有7倒术后血肿复发,颅内积气4例。结论微创穿刺自然引流术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是治疗CSDH的一种更加有效安全、简捷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引起脑缺血的颅内、外段动脉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109例,其中93例行单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6例行多支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5例患者狭窄动脉病变远心端并存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9.2±13.4)%,术后为(18.1±9.20)%.平均随访时间(10.8±4.2)个月,129处狭窄病变术后9处(7.0%)发生轻度再狭窄,无重大脑卒中发生.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段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并存多支血管狭窄病变或其他血管病变时应充分了解颅内血流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策略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年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方法 成年肺炎患者100例,研究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2结合力、PaO2/FiO2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二氧化碳结合力、CRP,六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气分析的结果 可以显示肺炎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的一项实用技术--无头架硬通道植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囊性占位病变、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急慢性病变一旦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及颅内压增高,快速且有目的地解除占位、缓解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医生首先考虑的问题。使用一种被称为无头架定位硬通道植入技术能快速、有效、方便地达到此目的。尤其对老年病人和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皮质盲的危险因素。方法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 20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皮质盲进行分组,对比组间差异,分析皮质盲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皮质盲22例(0.52%),其中视物模糊19例,双眼失明3例,经治疗后均基本恢复。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术后皮质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造影剂剂量、操作时间、术后皮质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体重、造影剂剂量为影响术后皮质盲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影响术后皮质盲因素较多,体重和造影剂剂量为影响术后皮质盲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皮质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红细胞数、颅内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栓塞术后3、7、10及14 d红细胞数、颅内压水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栓塞术后CVS、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8%、1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0%,P0. 05)。结论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术后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腰大池引流优于腰椎穿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CVS及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中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方法,讨论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前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35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1例经手术探查证实右侧A2段动脉瘤.36例患者均在早、中期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 d内手术22例,中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0 d内手术14例.结果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Ⅰ级21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4例.术后均复查头颅CT,无术后颅内血肿,不同部位脑梗死5例.死亡3例,1例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后发生枕叶梗死,发生脑疝,家属放弃治疗;1例为Hunt-Hess Ⅴ级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疝症状未解除: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2年再发出血,手术夹闭后1周突发枕骨大孔疝.术后2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1例患者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1例后交通动脉瘤有残颈,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示后交通动脉未显影.结论 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后脑缺血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术中对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十分重要.对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体内血栓形成或粥样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运动处方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129例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脂血症组,分别给予运动处方治疗1 a,观察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29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所下降,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较好的改善.结论 针对性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