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全面分析72例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结果对患者采用了糖皮质激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7-05诊治的2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围手术期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脑钠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血钠、血钾、肌酐、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重要器官慢性疾病、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16例(6.0%)死亡,术前死亡7例,术后死亡9例。5例因心血管意外死亡,4例因肺部感染死亡,3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死亡原因不清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脑钠肽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合并重要器官慢性疾病,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术前脑钠肽水平升高、APACHEⅡ评分高、合并重要器官慢性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要仔细进行评估,这些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分析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学说,综合探讨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上提供可靠的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1-12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文章。检索词“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3篇,排除24篇重复性研究。19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学说主要包括自由基氧化、兴奋性毒性、遗传、免疫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和神经微丝的损伤等,不同的发病机制假说都有各自的证据和研究进展。结论:把不同的机制假说孤立起来单独研究,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本质,而应该努力寻找不同机制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综合探讨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该疗法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评价者盲)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王氏夹脊穴)和对照组(浅刺王氏夹脊穴旁非经非穴点),每组50例,针刺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评价患者国内简化的运动评分(fugl-meyer,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的变化。结果早期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12周后患肢出现痉挛的几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肢出现痉挛的几率(40%),P0.05,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4周后患者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12周后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针刺王氏夹脊穴可降低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发生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在孕妇应用硫酸镁和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等的关联,评价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检索有关产前使用硫酸镁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9篇,共3800个研究例数,其中有5项研究是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死亡进行病例对照分析,4项研究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通过Meta分析,发现产前使用硫酸镁可以降低早产儿发生死亡的概率(OR:0.75;95%CI:0.59—0.95),而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则无相关(OR:0.79;95%CI:0.60—1.04)。结论研究提示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发生死亡的几率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9月14日,集安市卫生计生局以"服务百姓健康"为主题,组织集安市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内、外、妇、儿科和中医专家,在市遗址公园举行大型义诊活动。秋季是流行性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专家们向群众介绍了秋季防病知识,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并不失时机地为群众发放科普宣传资料。针对"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以来大龄产妇增多的情况,妇科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关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台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表型分布及抗体筛查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地区RhD阴性献血者表型分布及抗体筛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本地区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总计130 432名,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确认献血者RhD阴性,用聚凝胺法筛查抗体。结果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RhD阴性率为0.3%,在RhD阴性献血者中,抗体阳性率为0.51%(2/389)。结论对本地区RhD稀有血型献血者进行RhD因子检测和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