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序贯胚胎移植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序贯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341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解冻胚胎的移植方案分为卵裂期序贯移植组(A组,n=156)和卵裂加/囊胚序贯移植组(B组,n=185),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进行胚胎移植.分析两组临床一般资料、胚胎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妊娠率(50.64%vs.52.43%)、着床率(39.10%vs.40.00%)、多胎率(30.13%vs.34.05%)更低,流产率(10.26%vs.9.19%)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组新生儿孕周[(38.00±1.97)周vs.(37.95±2.23)周]、出生体重[(3574.92±351.21)g vs.(3595.20±329.19)g]、男孩比例(49.07%vs.53.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融胚胎移植应该根据患者胚胎的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移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多态性与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1 029例男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采用的助孕方法和男方是否具有染色体多态,分为A组(n=87)、B组(n=530)、C组(n=61)、D组(n=351)。A组为接受IVF且男方染色体多态,B组为接受IVF且男方染色体正常,C组为接受ICSI且男方染色体多态,D组为接受ICSI且男方染色体正常。描述全部男性染色体多态的核型分布情况。对比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在148例出现染色体多态的男性患者中,染色体臂间倒位28例,占18.92%,常染色体次缢痕区加长27例,占18.24%,D/G组染色体短臂44例,占29.73%,Y染色体长臂长度变异49例,占33.11%。A组与B组的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的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的男性不育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但是这种变异对于人工助孕的结局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关注精子形态学分析用来评估男性的生育力,但引起精子形态异常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这使得畸形精子症患者得不到对症治疗.精子在睾丸产生,形态结构和染色质已基本成熟,再进入附睾,从胞质小滴的移行、精子内胞质的减少以及精子顶体的完整、形态和内容的变化等方面进一步成熟,而睾丸的生精功能和附睾等的功能状态受性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与单卵双胎(MZT)妊娠发生的相关性,分析MZT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回顾行ART后临床妊娠的368个周期,比较行透明带显微操作和未经显微操作的2组患者间MZT妊娠的发生率。结果透明带显微操作临床妊娠112周期,MZT3例,发生率为2.68%;未经透明带显微操作临床妊娠226周期,MZT3例,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透明带显微操作组(P<0.05);透明带显微操作组中ICSI组发生率为0%,而AH组中发生率为0.45%,经AH操作后可明显增加MZT的发生率(P<0.05)。结论单卵双胎妊娠与胚胎透明带显微操作间有一定关系;ICSI的使用未增加MZT的发生率,而AH增加了MZT的发生率;严格把握AH指针可能是减少MZT妊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我中心卵胞浆内显微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男性严重少弱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女方年龄和不同精液参数对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04年8月-2008年4月接受ICSI治疗的64个周期57对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女方不同年龄组(≤30岁组、31~35岁组、36~40岁组)和男方不同精液参数(正常精液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组、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组)患者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的比较.结果 (1)64个周期中获卵数为817个,其中成熟卵母细胞(MⅡ)661个,受精率为82.75%,卵裂率为89.76%,优胚率为68.63%,临床妊娠率为39.06%.(2)女方≤30岁组、31~35岁组、36~40岁组ICSI的受精率分别为83.9%、85.5%、72.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卵裂率分别为91.4%、91.2%、76.4%,优胚率分别为73.8%、67.1%、54.8%,三组妊娠率分别为35%、53.1%、10%,三组的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方正常精液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附睾睾丸穿刺取精组患者受精率分别为83.3%、83.1%、75.0%,卵裂率分别为96%、95.1%、91.7%,优胚率分别为70.8%、65.6%、68.2%,三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方年龄因素对ICSI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男方精液参数的不同对ICSI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γH2AX、白细胞亚群与精子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治的94例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4例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精液中CD45^+白细胞、巨噬细胞系CD14^+抗原、活化巨噬细胞细胞HLA-DR^+细胞浓度及γH2AX含量,之后比较两组受试者精液中γH2AX、白细胞亚群水平与8-OHDG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液γH2AX百分含量,CD45^+、CD14^+、HLA-DR^+白细胞亚群水平及8-OHDG精子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精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γH2AX百分含量与8-OHDG精子百分率的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95,P<0.05);CD45^+、CD14^+、HLA-DR^+等白细胞亚群与8-OHDG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76,r=0.191,r=0.252,P<0.05)。结论无症状生殖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精液γH2AX百分含量、CD45^+、CD14^+、HLA-DR^+白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男性,且精子DNA损伤与γH2AX含量、不同白细胞亚群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常规体外受精于第3天将胚胎冷冻保存,但冻胚经融解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着床能力较低,经体外培养2~3d可观察其发育潜能,将形成囊胚者进行移植,以提高着床的机率,是目前冻胚移植的又一新点[1]。我中心冻融胚胎体外培养至囊胚移植后出生婴儿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29岁,主因:"人流术后8年,婚后未避孕不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微创术对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VF/ICSI)治疗的妇女,均采用长方案降调。根据是否行内膜微创术分为研究组77例,在降调后月经来潮1-3d,行内膜微创手术,对照组63例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结果研究组的着床率(23.75%)及临床妊娠率(40.26%)高于对照组(18.86%,30.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是否够提高IVF-ET患者的着床率及妊娠率,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生殖医学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参加宁夏全区第三届不孕不育规范诊疗学习班的生殖医学工作者进行调查,回收的结果录入Excel表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64份,回收156份,回收率95.12%。在得知本次学习班的途径方面,有81人(51.92%)是通过卫生厅或领导安排6,3人(40.39%)是通过中心信函通知;156人均想了解临床应用性知识,108人(69.23%)想了解基础性知识;有138人(88.61%)认为通过学习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1,8人(11.54%)认为没有帮助。结论宁夏生殖医学工作者在获得新近知识方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领导的安排,自主性较差;他们对临床应用性知识需求较高,对基础性知识需求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