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TNF-α)和全反式与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采用rhTNF-α或ATRA诱导72h后,光镜观察发现癌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呈新月状;电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出现死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用药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结论:rhTNF-α与ATRA可诱导体外SACC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
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系。方法 取自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原发肿瘤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活细胞观察和组织学染色。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标记物对细胞进行鏊定,并对肿瘤的致瘤性进行裸鼠异种移植实验。结果 多形性腺瘤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有的细胞围成腺腔结构,胞浆内富含粘液,形成空泡。有的成片排列,细胞外有粘液样物质。细胞的生长曲线较平缓,无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腺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肌动蛋白阳性。结论 建立的涎腺多形性腺瘤有限细胞系(SPA-02),保留了原代细胞的特点,并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Ⅱ(interleukn—2,IL—2)在体外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取呈对数生长的第12代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02),采用TNF—α与IL—2单独或联合用药。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利用光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采用TNF—a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联合应用IL—2较单独应用TNF—α凋亡率显著增高;光镜观察发现用药后大量多形性腺瘤细胞胞浆皱缩,胞核染色质固缩,呈大小不等的点状。结论 TNF—α可诱导体外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发生凋亡,IL—2可增强TNF—α诱导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HSV-TK自杀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系统对人涎腺多形性腺瘤体外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包装重组脂质体介导的含有HSV-TK全长的cDNA真核表达质粒PDC312-HSVTK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通过RT-PCR检测TK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检测HSV-TK/GCV系统对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采用倒置显微镜、组织学染色等观察HSV-TK/GCV系统作用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HSV-TK基因转染24小时后,肿瘤细胞开始出现空泡性变;转染48小时后,RT-PCR从转染的细胞中成功扩增出1150bp的特异性TK基因片段。转染36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GCV治疗,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裂解,随之细胞死亡、脱壁的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SV-TK/GCV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当加入10^-4mol/LGCV治疗7天时,HSV-TK/GCV系统的杀伤作用最强,细胞存活率为10.3%。当TK阳性的细胞占细胞总数50%时,其旁观者效应最明显,细胞存活率为31.7%。结论HSV-TK/GCV系统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状况及由CTLA-4基因启动区多态性导致的不同遗传易感性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MG患者血清中sCTLA-4的水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用于检测启动区-1772、-1661位点的多态性;转录因子NF-1和c/EBPβ结合位点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得以验证。结果 MG患者血清sCTLA-4的表达水平与等位基因的突变相关,携带T→C^1772突变基因的患者可表达高水平的sCTLA-4。TC^1772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尤其是胸腺瘤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1661等位基因和GG^-1661基因型的频率在MG患者则显著降低。当-1772位点的等位基因是T而非C时,存在转录因子NF-1结合位点;同样,当-1661位点的等位基因是G而非A时,存在转录因子c/EBPβ结合位点,刀豆蛋白A(Con A)、植物血凝素(PHA)能促进NF-1和c/EBPβ的这种位点特异性转录活性。结论 MG患者CTLA-4表达异常,启动区C/T^1772和A/G^-1661多态性可导致无效转录,T→C^1772的突变能影响基因的剪接,干扰蛋白的表达和功能,阻止了负性调节信号的传递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意外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而且多数人发病(或意外事件的发生)在家里。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术,这对伤病员的愈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急救仅仅是应急而已,在经过应急处理后绝大多数患者还应该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诊治。  相似文献   
7.
修饰的肿瘤抗原肽CEA_(610D)疫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修饰的CEA610D抗原肽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HLA-A2 CEA修饰肽(CEA610D)、HLA-A2天然肽CEA605-613(天然肽)和HLA-A2无关肽MAGE-3(无关肽),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与肽共孵育的方法,诱导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MTT法检测CTL的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穿孔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CTL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CEA610D疫苗产生肽特异性CTL的能力最强(P<0.05),其CD8+T细胞数也高于天然肽组和无关肽组;在效靶比为40∶1时,CEA610D和天然肽所诱导的CTL对CEA+HLA-A2限制性人结肠癌细胞T84的杀伤活性可达(56.7±3.73)%和(51.2±1.86)%,而3种肽特异性CTL细胞对CEA+HLA-A2人结肠癌lovo细胞杀伤活性维持在本底水平;CEA610D组的CTL所释放的杀伤相关介质穿孔素和上清中IFN-γ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与天然肽相比,CEA610D疫苗可打破自身表位的免疫耐受,在体外抗肿瘤免疫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48 h凋亡相关蛋白tbid和Caspase-8表达增强,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DHA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T47D生长,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促使Bim、tbid和Caspase-8表达增强的内源性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alpha ,TNF -α)诱导体外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 ,SACC)细胞凋亡过程中P5 3与bcl- 2蛋白的表达 ,以揭示TNF -α诱导的凋亡与癌基因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SACC细胞于RPMI 16 40培养液 (含 10 %胎牛血清 )中 ,37 C恒温孵育。实验组用TNF -α处理 ;对照组只加入胎牛血清作为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分别于 2 4、48、72小时取出细胞爬片 ,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P5 3与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TNF -α处理的SACC细胞 2 4小时后 ,细胞出现胞体变小 ,胞核固缩的凋亡早期的形态学改变。P5 3和bcl - 2蛋白表达检测 ,经RelativeIdentifiedDistributionunit(RIDIT)分析表明 ,在 2 4、48、72小时 ,实验组P5 3蛋白的高染率分别为 5 %、2 5 %、5 5 % ,bcl- 2蛋白为 15 %、2 0 %、35 % ;在 48、72小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P5 3蛋白的高染率与相应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有相关性 (P <0 .0 1) ,而bcl- 2蛋白的高染率与相应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无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在TNF -α诱导SACC细胞凋亡的早期阶段 ,P5 3及bcl- 2蛋白表达均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6和P53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粘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和10例正常颊粘膜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癌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粘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颊癌中P1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0%、40%;P53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0、4,5%、25.5%、53.3%。颊癌P16的表达率比上皮不典型增生明显降低(P〈0.05)。颊癌P53的表达率比上皮单纯性增生明显升高(P〈0.05)。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Ⅲ、Ⅳ期的病例(P〈0.01)。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病理分级为Ⅰ级的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Ⅱ、Ⅲ级的病例(P〈0.01)。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Ⅳ期者(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P16阳性组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P16阴性组(P〈0.05)。结论颊癌早期P53蛋白有过度表达。P16低表达和P53高表达时提示颊癌预后较差。P16和P53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估颊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