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的操作体会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切除术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72例(恶性肿瘤67例,良性疾病5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1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乙状结肠切除术22例,直肠前切除术22例,Milcs手术5例。平均手术时间180min。术中出血平均160ml,术后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3~5d均恢复进食。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列线图模型。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手术信息资料。共纳入20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5例,女性患者69例;病理TNM分期0期11例,Ⅰ期42例,Ⅱ期62例,Ⅲ期89例。根据2009版改良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对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级,将Ⅱ级以上的并发症定义为临床有意义并发症。分析患者一般基线特征、病理特征及手术相关信息特征与临床有意义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对临床变量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运用R软件(R4.0.3)绘制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C-index验证和评价列线图模型。 结果204例患者中,共有39例(19.11%)患者出现临床有意义并发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吻合口漏(14例,9.03%;行Dixon术式和结肠肛管吻合术共155例)、肠梗阻(14例,6.86%)、肺部感染(13例,6.37%)、肠造口相关并发症(5例,5.95%;包括Miles术式、Hartmann术式预防性造口共84例)、术后出血(9例,4.41%)、腹腔感染/盆腔感染(6例,2.94%)、排尿困难/尿潴留/尿路感染(5例,2.45%)、切口感染(3例,1.47%)、静脉血栓(1例,0.49%)。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χ2=6.677,P=0.010)、既往腹部手术史(χ2=5.260,P=0.022)、术前白蛋白<40 g/L(χ2=9.495,P=0.002)、术前CEA增高(χ2=4.976,P=0.026)、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χ2=6.683,P=0.010)、术中出血量>100 mL(χ2=10.694,P=0.001)是直肠癌术后出现临床有意义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合并基础疾病(OR=2.770,95% CI:1.175~6.531,P=0.020)、既往腹部手术史(OR=2.538,95% CI:1.023~6.295,P=0.044)、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OR=2.376,95% CI:1.077~5.239,P=0.032)、术中出血量>100 mL(OR=3.154,95% CI:1.339~7.427,P=0.009)、术前白蛋白<40 g/L(OR=3.403,95% CI:1.514~7.653,P=0.003)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临床有意义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直肠癌术后有临床意义并发症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合并基础疾病78分、既往腹部手术史72分、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为74分、术前白蛋白<40 g/L为100分、术中出血量>100 mL为80分,各因素积分总和即为总分,总分对应的概率即为该模型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有临床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区分度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AUC值为0.775(95% CI:0.694~0.855),重复抽样内部验证校正后C-index指数为0.747,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备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合并基础疾病、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术中出血量>100 mL、术前白蛋白<40 g/L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临床有意义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充分的术前评估、营养支持和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出血量是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临床有意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临床有意义并发症的概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瘤体CD44v5的表达与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44变异体5(CD44v5)含量和瘤组织CD44v5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1例胃癌患者术前PBL CD44v5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胃癌组织CD44v5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术前PBL CD44v5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有转移的胃癌患者PBL CD44v5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术前PBL CD44v5含量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显著的正相关(r=0.486,P<0.05).正常胃粘膜无CD44v5表达,胃癌组织CD44v5表达阳性率为69.7%,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胃癌原发灶CD44v5表达阳性者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结论 CD44v5有望作为监测胃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应用FCM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44v5含量,对胃癌转移的诊断和进展的评价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变异体5(sCD44v5)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44变异体5(CD44v5)含量,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中sCD44v5含量。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6例胃癌患者术前PBLCD44v5含量并与健康组相对照。结果胃癌血清中sCD44v5含量(平均36.30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30.946ng/ml)(P<0.05)。无转移组sCD44v5含量(平均30.981n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胃周转移组sCD44v5含量(平均39.811ng/ml)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以及远处转移组sCD44v5含量(平均27.733ng/ml,P<0.05)。胃癌患者术前PBLCD44v5含量[(7.138±5.461)%]较正常对照组[(2.741±1.842)%]明显增高(P<0.01)。有转移患者PBLCD44v5含量[(8.130±5.834)%]明显高于无转移者[(4.167±2.159)%](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5含量及术前PBLCD44v5含量似乎与转移程度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其含量可望为判断胃癌患者有无转移、转移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胆道手术中迷走-迷走反射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 998年 1月至 1 1月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共 1 86例 ,麻醉后及手术中共有1 2 2例发生血压下降 ,其中 94例在术中出现迷走 迷走反射现象 ,1例发生胆 心反射。由于处理及时 ,没有发生意外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6例 ,男 5 2例 ,女 1 34例 ;年龄 1 8~83岁 ,平均 5 3 4岁 ;其中 2 0岁以上 3例 ,心电图异常 1例 ;2 0~ 30岁 9例 ,心电图异常 1例 ;31~ 40岁 1 5例 ,心电图异常 3例 ;41~ 5 0岁 39例 ,心电图异常 8例 ;5 1~ 6 0岁 5 6例 ,心电图异常 2 8例 ;6 0~ 70岁 46…  相似文献   
7.
吴冬冬  宋鹏  付波  鲁明  赵庆洪  汪宝林 《重庆医学》2016,(36):5121-5125
目的:探讨Hsa‐miR‐149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ISIWebof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Hsa‐miR‐149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的文献,提取数据以合并OR值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来预测Has‐miRNA‐149基因多态性和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移的评估,应用Sta‐ta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研究包括病例组4424例,对照组5290例。Hsa‐miR‐149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具有相关性(显性模型CT+CCvs.TT:OR=0.915,95%CI:0.840~0.996,P=0.040;杂合子模型CTvs.TT:OR=0.880,95%CI:0.803~0.965,P=0.007)。分层分析发现,CT和CC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降低(OR=0.834,95%CI:0.715~0.972,P=0.021);亚洲人群里,Hsa‐miR‐149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风险相关(显性遗传模型CT+CCvs.TT:OR=0.894,95%CI:0.818-0.977,P=0.013),但与高加索人群的消化道肿瘤易感性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Hsa‐miR‐149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密切相关,尤其在亚洲人群中,携带突变基因型CT/CC的个体与携带TT野生基因型相比患消化道肿瘤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不同程度异位钙化患者中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术前依据有无心血管系统异位钙化将患者分为2组:影像学无明确异位钙化的A组和影像学提示有明确异位钙化的B组.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补钙方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异同. 结果 42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A组17例,B组25例,术后随访20±6月.A组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期间症状无反复,术后血钙平稳,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无新发心血管系统钙化.B组术后症状改善,6例患者症状山现反复,血钙水平较低,静脉补钙时间较长,术后2例患者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 结论 心血管系统异位钙化程度较轻的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症状改善持续,血钙平稳,可延缓心血管系统钙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难点以及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9月共完成的9例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72±2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87±121)ml,术后(5.0±1.0)d恢复肠道功能,术后(17.2±5.1)d出院,1例发生胰瘘。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相对优势,但手术难度大,对腹腔镜下操作技术及开腹经验要求高,同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腹腔镜(双镜联合)下切除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2008-2012采用双镜联合、单纯腹腔镜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GISTs共95例,比较3组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日.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及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中双镜联合组、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0min±7.8min、81.6min±6.0min、134.9min±12.9min,术中出血量为24.5mL±4.6mL、27.1mL±7.1mL、112.4mL±22.5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3.4h±2.7h、34.6h±5.2h、36.9h±3.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7.1h±4.8h、38.0h±3.7h、48.6h±4.0h,术后住院日7.8d±1.4d、8.1d±1.2d、9.4d±1.8d.其中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腹腔镜(P=0.000),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日显著低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内镜辅助腹腔镜下的双镜联合手术治疗GISTs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微创治疗思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