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14例婴幼儿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TA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14例患儿年龄为1个月23 d^28个月,男6例,女8例。临床表现中最常见的是发热[10例(71.4%)],高血压9例(64.3%),脉弱或无脉5例(35.7%)。按照病变血管部位的临床分型,广泛型11例(78.5%),头臂动脉型3例(21.4%),本组患儿无胸腹主动脉及单纯肺动脉型。14例TA患儿中,12例有颈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受累(85.7%);11例肾动脉受累(78.6%);9例腋动脉受累(64.2%);8例腹主动脉受累(57.1%);6例降主动脉受累(42.9%);6例胸主动脉受累(42.9%);6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42.9%);5例股动脉受累(35.7%);5例肺动脉受累(35.7%);4例肱动脉受累(28.6%)。14例患儿中,误诊11例,诊断不清3例,误诊时间为18 d^2个月。误诊病例中,8例误诊为不典型川崎病。14例患儿中,7例治疗后大部分病变血管范围逐渐减少,受累较轻血管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血管状态。4例患儿血管影像学检查较前无明显加重或好转。9例出现高血压患儿应用降压药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不能停用降压药。5例查体发现脉弱或无脉患儿均未改善。14例患儿中7例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7例落后于正常同龄儿身高体质量第25百分位。14例患儿随访2~22个月,均规律治疗,未出现复发。结论3岁以内TA累及血管较多,病情严重,误诊率高,经过治疗病情很快能够控制,但容易遗留血管病变,部分患儿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患儿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测对发现甲状腺损伤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50例初发cSLE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cSLE组。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受试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率,并对cSLE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率、甲状腺损伤情况、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与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受试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SLE组50例患儿中,年龄为4~15岁[(11.0±2.5)岁],均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所有患儿首诊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评分(SLEDAI-2k)均>5分,仅1例以甲状腺损伤表现起病。50例cSLE患儿中TRAb、TgAb和TPOAb呈阳性分别为6例(12.0%)、18例(36.0%)、20例(40.0%)。对cSLE不同病情活动度患儿的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SLE组患儿的3种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SLE组50例患儿中,13例(26.0%,13/50)诊断为AITD,包括12例(24.0%,12/50)桥本甲状腺炎(HT)和1例(1/50,2.0%)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2例(2/50,4.0%)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型);9例(9/50,18.0%)患儿虽然甲状腺相关抗体呈阳性,但是无甲状腺疾病症状,并且甲状腺功能及超声检查结果均正常;其余26例无甲状腺损伤。⑤50例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于治疗6~18个月后cSLE病情缓解(SLEDAI-2k评分<5分)。对13例cSLE合并AITD的患儿,部分给予补充左甲状腺素或口服甲巯咪唑治疗,随访6~48个月时症状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状腺相关抗体转阴,甚至停药。对2例c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而甲状腺相关抗体呈阴性的患儿,给予口服左甲状腺素治疗后,随着其原发病的缓解,甲状腺素片减量,随访期间甲状腺相关抗体未转阳。结论cSLE患儿发生甲状腺损伤较常见,多为AITD,其中又以HT为主,但是多数甲状腺损伤表现隐匿。因此,对于cSLE患儿,特别是活动期患儿,无论其是否为重度疾病活动度,除检测甲状腺功能外,均应该常规检测甲状腺相关抗体,早期发现甲状腺损伤。一旦发现甲状腺损伤,应以积极控制原发病为主,对症予左甲状腺素或甲巯咪唑等治疗,随着患儿cSLE疾病的缓解,其甲状腺相关抗体可转阴,甲状腺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合并糖尿病(DM)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 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02至2008年收治的4例JSLE合并D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 4例女性患儿,3例12岁,1例8岁。4例患儿风湿免疫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均确诊为JSLE;4例患儿多次查血糖升高,符合DM诊断;2/4例行胰岛素刺激试验和糖耐量试验,1例提示1型糖尿病可能性大,1例2型糖尿病可能性大;3/4例DM发病急剧,出现DM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2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4例患儿均予糖皮质激素或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活动均能缓解。1例患儿失访;3例患儿分别随访1、2和5年,其中2例长期应用胰岛素治疗,1例JSLE活动期予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后通过控制饮食维持血糖正常;血糖均控制满意,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DM可能JSLE的一种表现。糖皮质激素可能不是引起DM的主要原因。在治疗JSLE合并DM时,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JSLE患儿应及早预防DM的发生,除监测血糖和尿糖外,还应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CD34^+纯化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皮肌炎的疗效。方法1例3岁皮肌炎患儿接受经CD34^+纯化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磷酰胺(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后,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细胞,预处理选用CTX、兔抗人T淋巴免疫球蛋白(ATG)和马法兰(MeL)。0天回输CD34^+细胞数9.45×10^6/kg。观察症状体征变化、造血重建及免疫恢复情况。结果动员获得单核细胞数为1.04×10^7/kg,经纯化获得CD34^+细胞占94%,CD34^+细胞回收率达67%,去除3个对数级CD3^+。+9d粒系植入,+14d巨核系植入。+19d皮损恢复正常,四肢肌力由移植前Ⅱ级或Ⅲ级转为Ⅳ级。+180d免疫恢复,+210d肌力恢复Ⅴ级。结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小儿皮肌炎,可选择CD34^+纯化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 NLE)的发病机制、血清学改变、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方法 确定NLE的条件:①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和新生儿或母亲的抗SSA/Ro、抗SSB/La抗体阳性;② 确定的和NLE相关的皮肤损害和新生儿或母亲的抗-Ro/SSA, 抗-La/SSB,或 抗-U1RNP抗体阳性。总结分析12例NLE患儿和母亲的临床表现,检测母亲和患儿的自身抗体,进行长期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2例NLE , 男7例, 女5例, 就诊年龄1个月~5个月,起病年龄生后1d ~2个月,皮肤损害12例,血液学改变11例,肝脏受损6例,心脏受损4例,抗核抗体阳性12例,抗SSA/Ro抗 体阳性12例,抗SSB/La抗体阳性5例,抗ds-DNA抗体阳性4例,抗ENA抗体阳性4例,血沉增快6 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6例。12例母亲中孕前11例无症状,1例日光性皮炎;孕3~5个月时7例母亲出现日光性皮炎;2例发热、脱发、全血细胞减少;产后1个月 2例母亲出现皮疹、脱发;抗核抗体阳性12例,抗SSA/Ro抗体阳性12例,抗 SSB/La抗体阳性 5例,抗ds-DNA抗体阳性4例,抗ENA抗体阳性4例;血沉增快5例。12例NLE中11例随访18个月~12年,心电图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死亡。11例皮疹于3~11个月龄消退,自身抗体于6~12个月龄转阴,血液学改变、肝脏损害恢复正常,智力发育同正常同龄儿。1例3岁确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少关节炎型,1例12岁时出现反复颜面红斑皮疹,ANA阳性1:320,抗ds-DNA抗体阴性。12 例母亲中10例确诊为SLE,2例确诊为SS。结论 NLE是获得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短暂性皮肤狼疮损害、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血细胞减少、黄疸、肝功能损伤等,肾脏受损少见。抗Ro (特别是抗-52KD SSA/Ro) 或抗-La抗体阳性的母亲是NLE的危险因素。NLE患儿需要长期随访,这些患儿存在到儿童期发展为其他自身免疫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儿童白塞病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白塞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2例白塞病患儿,均符合白塞病诊断标准,经过详细记录病史,全面体格检查,进行针刺试验、病理组织学等实验室检查。通过门诊、信访和电话进行长期随访,对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起病年龄平均7.1岁,从发病到确诊平均24个月。12例均有黏膜损害,9例(75%)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5例(42%)生殖器黏膜溃疡:8例(67%)皮肤损害,表现为充血性丘疹、斑丘疹、脓疱疹及皮下结节;lO例(83%)针刺试验阳性;5例(42%)腹部症状;4例(33%)神经系统损害;3例(25%)眼部损害;3例(25%)关节症状。结论 儿童白塞病多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为主诉,多脏器受累,消化系统损害常见。诊断和治疗中特别要注意鉴别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儿中,男20例,女78例,男女比例为1:3.90;年龄1~18岁,平均(11.52±3.47)岁;﹤5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1,5~10岁男女比例为1:3.75,10~18岁男女比例为1:4.62。首发症状以皮疹最为常见,41例,占41.84%;其次为发热,40例,占40.82%;关节痛13例,占13.27%。系统损害中最常受累的是血液系统,79例,占80.61%;肾脏69例,占70.41%;神经系统占53例,54.08%。血液、肾脏、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表现分别为贫血63例(64.29%),蛋白尿64例(65.31%),头晕、头痛10例(10.20%);实验室检查ANA阳性率最高,占98.98%,其次为抗dsDNA抗体,占64.89%。女性抗rRNP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掊2=9.00,P﹤0.005),男性多种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女性(掊2=7.45,P﹤0.01)。男女在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为多系统受累,不同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方法总结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断为NLE患儿的临床表现、风湿免疫病相关血清学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12例NLE患儿进入分析,男7例,女5例;起病年龄1~59 d。12例患儿均有皮肤狼疮损害,表现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状红色或暗紫色皮疹,表面有鲜屑样变;血常规异常11例,表现为WBC、Hb或PLT降低;肝脏损害6例,表现为皮肤轻度黄染、肝脾肿大和ALT升高;心脏损害4例,表现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低平或左房轻度增大;ANA和抗SSA/Ro抗体阳性12例,抗SSB/La抗体阳性5例,抗ds-DNA抗体和抗U1-RNP抗体阳性各4例;ESR增快6例。12例患儿母亲ANA和抗SSA/Ro抗体均阳性,其中10例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诊断为干燥综合征。1例患儿于生后2周死亡,11例随访18个月至12年。随访至12月龄时,11例皮肤狼疮损害、肝脏损害和心脏损害均恢复正常,10例患儿风湿免疫病相关自身抗体转阴。1例3岁时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少关节炎型,1例12岁时反复出现颜面红斑皮疹。结论NLE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狼疮损害、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和肝功能损害等,多于12个月内恢复。NLE患儿需长期随访,有发展为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幼年皮肌炎(JDM)合并严重胃肠道受累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合并严重胃肠道受累及肠穿孔JD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儿(P1~P4),男1例,女3例,起病年龄1岁8个月至5岁,发现胃肠道症状于JDM确诊后4~10个月,胃肠道受累的首发症状均为腹痛。P1先后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穿孔,P2十二指肠穿孔合并肝动脉破裂,P3肠穿孔部位不详,P4肠壁增厚;4例均为抗NXP2抗体强阳性,均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IVIG冲击治疗,P1行穿孔造瘘术后治疗2年完全缓解,在修补造瘘口后猝死;P2术后死于感染及十二指肠瘘;P3死于弥漫腹壁出血;P4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完全缓解。检索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12例JDM合并胃肠道穿孔患儿,发生在JDM确诊后2个月至9年,穿孔时首发症状为腹痛,可伴有呕吐及发热;十二指肠穿孔8例,结肠穿孔3例,空肠穿孔1例,胃幽门部穿孔1例,食管颈部穿孔1例,1例不详;其中5例患儿多部位或多次穿孔。11例行外科手术;9例好转,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反复肠穿孔,1例死于术后ARDS,1例死因不详。结论 难治性JDM长期不缓解可合并消化道穿孔,其消化道首发症状为腹痛;常见肠穿孔部位为十二指肠腹膜后;发生严重胃肠道受累的JDM常见肌炎特异性抗体为抗NXP2抗体;肠穿孔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尤其是十二指肠穿孔并无有效的术式;对于难治性JDM自体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lau综合征(又名家族性青少年系统性肉芽肿)临床和遗传学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012-12-0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Blau综合征及其家系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基因检测、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结果 此家系共有5例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突变位点均符合Blau综合征诊断。结论 本病为临床少见病,且易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相混淆,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