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房颤的发病率甚高,除早搏之外,它是第二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发生于正常人。近年来,非瓣膜病引起的房颤越来越多。房颤心电图可以呈现损伤型和缺血型心电图改变。损伤型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是ST段偏移及形态的改变;缺血型心电图改变的特点为T波形态、振幅及方向的变化。然而导致房颤时ST-T波改变的原因较多,笔者将各类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与脑外伤及转变为癫痫病发作的关系。方法:对5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追问病史及脑电图(EEG)检查。结果:部分患儿有脑外伤病史,EEG检查符合脑外伤改变。结论:热性惊厥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外,可能与脑外伤有关,脑外伤可加重病性及转为癫痫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常用标准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十分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运用。方法:15例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动过速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其心律和心率变化。结果:6例患者心动过速的频率逐渐增快,分别诊断为慢性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慢性房性动过速(2例)和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另9例异位心律失常消失,转变为窦性心动过速,停止滴注后数分钟5例再次出现原心律失常,诊断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6例)。结论: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不同,因此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亦不相同。可藉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老人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图(EEG)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正常老人2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例,进行EEG,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EEG示:α节律变慢,调节变差,α指数减少;δ、θ波随着年龄增大,有明显增加趋势。AD组EEG示:α节律变但和α指数减少;弥漫性δ、θ波进一步增加。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01)。AD组EEG改变,特别是侵波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结论:EEG检查,对于AD早期诊断、客观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都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替代疗法对QTcd和JTcd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然闭经一年以上的妇女31例,每日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mg,连续服用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各做休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运动试验心电图出现QTcd、JTcd延长,治疗6个月时休息心电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的QTcd、JTcd均延长。治疗3个月、6个月时运动试验的QTcd、JTcd较休息时延长。结论 雌激素替代疗法具有延长QTcd和JTc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量100例健康人的QTd、JTd、QTcd和JTcd,对其正常值作初步探讨,结果显示QTd和JTd95%正常值上限〈60ms,95%正常值上限〈70ms,而QTcd与JTcd95%和99%正常值上限均〈70ms,且QTd与JTd、QTcd与JTcd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廉洁  朱红  李丹萍  谢祝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14-23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静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5例(30.5%),DCG检出心肌缺血180例(64.4%);SMI检出率为67.8%,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9.9%;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12:00时为多见,以0:00~6:00时最为少见;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