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预置鼻胆管引流与T型管引流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 对于单纯性胆总管结石的病人,随机分为预置鼻胆管组和T型管引流组,前者术前行ERCP检查,证实为胆总管结石,胆道无狭窄,胆总管下端通畅,肝内胆管无结石,术前1~5d预置鼻胆管引流.开腹切开胆总管,取尽结石,保留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对比,评价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内脱垂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失访,最终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18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6、12、18个月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0±0.2)分vs (2.2±0.3)分,(1.5±0.1)分vs (1.9±0.2)分,(0.7±0.1)分vs (1.7±0.1)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3、11.841、48.474,P均<0.001)。结论内镜下直肠黏膜多点烧灼术治疗直肠内脱垂操作简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长期疗效远优于直肠黏膜纵行折叠加硬化剂注射术。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于2000年9月21日以急性白血病(M5b)住进山东省齐鲁医院血液病防治中心。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a(150~160/90~100mm Hg)窦性心动过缓(平时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个月前因咽痛、牙龈肿胀、无力、发热2d,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经髂后骨髓穿刺诊断为ANLL-M5b。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报告,M:增生极度活跃①原、幼白血病细胞占94%,形态呈病理性畸形,胞体和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粗粒状,1  相似文献   
4.
5.
袁海鹏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74-147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胆道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麻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各32例,观察两组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结果 两组麻醉后2h、术后1d、3d与麻醉前比较,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全麻组术后5d与麻醉前比较,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d、3d、5d,全麻组与硬麻组比较,CD3+、CD4+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d,全麻组与硬麻组比较,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麻醉对胆道手术患者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全身麻醉较硬膜外麻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ERCP、MRCP及CT已广泛应用于胰胆疾病的诊断,为比较三种方法在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可靠程度,我们收集了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份的92例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海鹏  李延青 《山东医药》2004,44(34):59-60
近30年来,随着多学科参与门静脉高压症(PHT)的研究,其诊断技术有了显著发展和提高。本文就PHT各种诊断方法及评价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肥胖被证实为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讨BMI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泰安市中心医院及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02例首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02名非癌症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BMI情况。 结果首次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1±3.5 kg/m2,对照组人群平均BMI为21.2±3.1 kg/m2,结直肠癌患者的BM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t=-12.153,P<0.001)。结肠癌患者的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性别(P<0.05)、是否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病史(P<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值(t=12.171,P<0.001)、有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病史者(t=3.128,P=0.002)及性别(t=3.321,P=0.001)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是否糖尿病(t=1.260,P=0.208)及年龄(t=-1.790,P=0.074)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不相关。 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BMI情况、是否患有胆囊病者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肠道细菌易位等理论的提出,我们对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2002年12月至2004年1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和单纯西医治疗SAP7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海鹏  李延青 《山东医药》2004,44(10):54-55
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在治疗原发病或其他兼症时,由于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所造成的肝脏损害,属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