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鸡血藤总黄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鸡血藤总黄酮100、200、400 mg·kg-1·d-1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kg-1·d-1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进行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旷野实验等行为学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表达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海马组织ERK 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ST不动时间缩短,FST不动时间和圈内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CG-CpG-DNA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STAT6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BCG-CpG-DNA治疗组(C组).其中B、C组小鼠于第0天、第13天分别给予卵清白蛋白(OVA)和佐剂液态铝混悬液致敏,于第25天至第30天每天给予雾化OVA建立哮喘模型,C组于致敏后以BCG-CpG-DNA腹腔注射,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和激发.所有动物于第31天处死,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STAT4、STAT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STAT4、pSTAT4表达降低(P值均<0.01),STAT6、pSTAT6的表达升高(P值均<0.01);与B组比较,BCG-CpG-DNA治疗后小鼠哮喘症状和肺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减轻,STAT4、pSTAT4表达增加,STAT6、pSTAT6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BCG-CpG-DNA可能通过抑制STAT6、促进STAT4的表达,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从而起到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CG - CpG - DNA干预对哮喘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治疗组3组,每组小鼠都为15只.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为模型组,治疗组于致敏后分别以BCGBCG-CpG-DNA注射干预,观察肺泡灌洗液(BALF)白胞总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4(IL -4)水平表达.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治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血中IL -4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哮喘组比较,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血中IL -4水平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中的IFN -γ水平显著降低,而治疗组血中的IFN -γ水平增加互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Th2( 1.49±0.32)比较,哮喘组外周血Th1/Th2比值(0.62±0.21)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Th1/Th2 (0.62±0.21)比较,治疗组Th1/Th2(1.12±0.21)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CpG-DNA能哮喘小鼠气道炎症起到抑制作用、提高Th1,细胞因子IFN -γ的生成减少哮喘小鼠Th2型细胞因子IL -4的水平提高外周血Th1/Th2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郑艳娥  孙大勇  罗珲 《海南医学》2014,25(6):844-846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Ur)患者醛固酮(ALD)水平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选择98例CHF患者作为CHF组,76例未心衰患者作为未心衰组,8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ALD和NT-proBNP、HCY等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CHF组ALD水平为(189.7±16.7)ng/L,NT-proBNP水平为(448.1±105.3)ng/L,HCY水平为(19.8±2.5)gmol/L,均显著高于未心衰组的(72.1±12.3)ng/L、(82.3±31.5)ng/L、(13.2±1.7)gmol/L(P〈0.01),以及对照组的(68.7±10.1)ng/L、(21.2±11.7)ng/L、(5.7±2.3)gmol/L(P〈0.01)。而未心衰组AL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LD水平与NT-proBNP水平以及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0.753,0.698;P=0.000,0.000)。结论CUr患者ALD水平与NT-proBNP及HCY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实施监测CHF疾病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吲哒帕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有效降压率为52.83%,治疗组有效降压率为8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与其它降压药物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新活素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应用常规治疗配合新活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利于临床指标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急诊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心衰患者NT-proBNP及hs-CRP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急诊科治疗的Ⅱ型呼衰合并心衰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及实验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Ⅱ型呼衰合并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面罩吸氧治疗,而实验组则给予BiPAP治疗。分别比较患者治疗前(T1)及治疗后24 h(T2)、48 h(T3)时一般资料、动脉血气分析及心功能相关指标、血浆NT-proBNP及hs-CRP以及治疗过程中转为有创通气治疗人数之间的差异。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间死亡风险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较高(χ2=6.318,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2及T3时HR及BR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SpO2则显著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T2及T3时PCO2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H、PaO2、LVEF及SV则显著较高(P<0.05)。实验组T2及T3时时NT-proBNP及hs-CRP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转为有创机械呼吸人数比较无显著差异(χ2=2.074,P=0.149)。Log rank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死亡风险较对照组显著较低(Log rank χ2=4.563,P=0.034)。 结论BiPAP能有效改善Ⅱ型呼吸衰竭并心衰患者呼吸功能及心功能情况,有效治疗上述疾病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1年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15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入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PCI术后48 h测定2组患者血脂及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3 d、PCI后48 h 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3 d后观察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PCI后48 h 2组患者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但观察组增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左室功能不全、院内死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斑块、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机体炎症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EN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IgG、氮平衡(NB)、总蛋白(TP)、血清蛋白(ALB)]、MDA、SOD及炎症因子白介素-2、6、8(IL-2、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后1d相比,两组治疗术后7dIgG、NB、TP、ALB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而EN组术后7d各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SOD水平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而EN组术后第7天MD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N组MDA值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L-2、6、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7天两组IL-2、6、8和TNF-α水平低于术后第1天,且EN组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调节血清sOD、MDA变化,降低机体炎症应激性反应,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