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临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可能是导致SAH患者病死率较高和决定预后的首要原因.文章主要对SAH早期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和发病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眩晕为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其中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病因诊断对于众多医生一直是个难题。外周性和中枢性的AVS治疗预后相差大,漏诊和误诊甚至可导致严重后果。近几年文献表明头脉冲-眼震-眼偏斜试验(HINTS)在鉴别中枢性AVS中,敏感性可高达100%,特异性可达69%~96%。HINTS是一项易获得、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的床旁检查技术,在神经科门诊和急诊科易于开展。本文将对HINTS试验的最新文献进行综述,为AVS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泡造影剂在中枢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69年美国的Cramiak提出超声对比显影的概念至今,有关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微泡造影剂由于微泡较大,不能通过肺微循环,在血液中稳定存在时间较短,不良反应明显等缺点,使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徽泡造影剂研制的飞速发展,不但推动了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为其在超声声场中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和可携带药物微泡声学造影剂的研制,更为超声治疗学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提高对脑转移瘤的再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 1996~ 2 0 0 2年间 66例确诊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5 1例 ( 77 3 % )脑转移瘤来自肺癌 ,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瘤体位于幕上 ,以多发灶为主 ,瘤周指状水肿显著 ,且常明显强化。综合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 8 5月。结论 CT增强扫描和MRI检查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有效手段 ,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及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与血脑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外源基因难以进入脑内,这是中枢神经系统转基因治疗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发展新 型、高效的非病毒载体,探索经血管途径转基因替代直接大脑注射,增强目的基因的靶向性,已经成为中枢神经系 统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机制的作用,并观察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血管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均在降纤、抗凝、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每位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sICAM-1、P-选择素、MCP-1、MMP-9、血脂等的变化,同时经颈动脉彩超观察其硬化斑的变化。结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血清CRP、sICAM—1、P-选择素、MCP-1、MMP-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彩超观察显示,治疗后动脉硬化斑块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浓度,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炎症损害作用,进一步恢复内度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能稳定斑块。提高临康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波介导微泡造影剂破裂促外源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转染的可行性.方法 15只大鼠分3组,1组经股静脉输入含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的造影剂0.8 ml,立即用超声波照射大鼠颅骨3 min;第2组输入相同的造影剂0.8 ml,不采用超声波照射;第3组输入不含造影剂的pEGFP 0.2 ml,立即超声波照射3 min.48 h后处死大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 只在股静脉输入含pEGFP的造影剂,并经超声波照射的大鼠微血管壁上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 以微泡造影剂为基因载体,通过超声波靶向破坏微泡,有可能在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获得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对脑转移瘤的再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1996—2002年间66例确诊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51例(77.3%)脑转移瘤来自肺癌,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瘤体位于幕上,以多发灶为主,瘤周指状水肿显著,且常明显强化。综合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8-5月。结论 CT增强扫描和MRI检查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有效手段,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及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波诱导微泡破坏和甘露醇渗透性开放两种方法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1个实验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入微泡造影剂后,采用频率43 kHz、声强1.2 W/cm2的超声波经大鼠颅骨照射3 min;另1个实验组大鼠经颈内动脉注入20%甘露醇.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的渗出.结果 两种方法都可以可逆开放血脑屏障,利用超声波诱导微泡破坏法开放血脑屏障较甘露醇渗透性开放法局限且持久.结论 超声波诱导微泡造影剂破坏是一种无创和具靶向性开放血脑屏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镜硝酸镧示踪超声微泡造影剂开放血脑屏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用电镜硝酸镧示踪法观察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结果 超声波照射后即刻,即可见镧颗粒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组织间隙,血脑屏障开放持续至6h,12h时已关闭。电镜下可以见到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器水肿不明显。 结论 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开放血脑屏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无创、具靶向性的药物转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