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 HBeAg 阳性 CHB 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 CIK 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24、48周肝功能、HBV 血清标志物和 HBV DNA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数据处理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检验,两组均值比较采用 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基线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 ALT、AST 均明显改善,ALT的复常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83.3%,AST 的复常率治疗组75%,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24、48周治疗组 HBV DNA 不可检测率分别为45%、65%、80%,对照组为40%、60%、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48周 HBeAg 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33.3%,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为45%、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除治疗组1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轻度头痛或关节酸痛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后续随访肾功能和血常规均无异常。结论本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 CIK 免疫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好,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新型左旋核甘类似物(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具有特异性好、作用强、HBeAg血清转换率高的特点,多项临床研究已证明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1-2].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近期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对肝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34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32例未经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1年时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88.2%(30/34),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01),ALT复常率为76.5%(26/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睾酮、雌二醇等性激素在体内转化、降解的重要器官,但性激素并不是简单、被动地在肝内被代谢降解,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均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肝硬化发生时可导致性激素睾酮、雌二醇代谢紊乱;相反地,性激素对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深入了解这一相互作用关系对于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探索肝硬化的治疗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生理状态、病理状态下睾酮、雌二醇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了睾酮、雌二醇对肝硬化发病的影响及其与肝硬化预后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挽救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探讨单药挽救LAM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LAM耐药后入组挽救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肝生化指标、HBV DNA及HBV M。纪录治疗持续时间及应答,并进行分组对照。结果 60例中,HBV DNA定量反弹≥1log10拷贝/ml 20例,HBV DNA测序rtM204I/V、rtL180M位点变异40例。生化学突破的LAM耐药患者,给予ADV单药治疗。完成156周治疗者42例。HBV DNA低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 103~105拷贝/ml)治疗后第12至156周HBV DNA转阴率均为80.0%,高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106拷贝/ml)转阴率为40.7%~44.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转阴率随治疗时间延长渐增加。治疗156周时,HBeAg阳性血清学转换率24.1%。4例因检测出rtA181V/I/S位点变异改用恩替卡韦(ETV)。结论 ADV单药挽救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更适合于低病毒载量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采用卡瑞利珠单抗与靶向药物联合用药治疗耐药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耐药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靶向药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47.50%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与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耐药晚期肝癌患者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未明显增长,具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可溶性HLA-I类分子的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甘利欣治疗组和恩替卡韦加甘利欣联合治疗组;血清可溶性HLA-I类分子的含量用夹心ELISA方法测定。结果治疗3个月,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可溶性HLA-I类分子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甘利欣治疗组患者可溶性HLA-I类分子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可溶性HLA-I类分子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治疗6个月,三组患者可溶性HLA-I类分子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可溶性HLA-I类分子的含量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以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应用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案分为3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94例,单用干扰素组61例,联合组73例,搜集治疗前及治疗第4、12、24、48周检测肝功能、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 及抗-HBc,治疗中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分析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第4周联合组、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率依次降低,第12、24周联合组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率优于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P <0.05);第48周联合组 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率优于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P <0.05);联合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ALT 恢复情况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P <0.05),在治疗24周、48周之后,联合组 ALT 恢复情况优于单用核苷酸类似物( P <0.05);联合组、单用干扰素组、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组 HBV 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依次降低( P <0.05)。应用干扰素不良反应多,而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能显著提高 HBV-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提高 ALT 的复常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肝组织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HBV cccDNA)与血清HBV复制指标的关系,以探索判定抗HBV的疗程终结点的观察方法。方法:既往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13例,将血清HBV DNA、HBV-M及肝组织HBV cccDN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肝癌及CHB患者抗-HBe阳性分别为12例和9例,血HBV DNA阳性分别为6例和8例,肝细胞HBV cccDNA均阳性;既往HBV感染13例中,HBsAg阴性,抗-HBs和/或抗HBc阳性各7和6例,有3例肝细胞中HBV cccDNA阳性。抗-HBs阳性的7例肝细胞HBV cccDNA阴性,抗-HBe阳性及抗HBs合并抗-HBe阳性者,肝细胞HBV cccDNA分别为105拷贝/ml和103拷贝/ml,与抗-HBs阳性组对照,t=4.5、4.0(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CHB患者核苷类治疗后全应答,肝组织HBV cccDNA仍均为阳性。结论:抗-HBs阳性HBV感染后恢复期血清,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比率明显低于CHB抗HBe阳性HBV DNA阴性病例。抗病毒治疗CHB的终点,应是血清抗-HBs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