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各种病因的CHF患者71例,其中重度CHF23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5例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结果发现CHF组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激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无明显改变。心力衰竭程度越重,激素水平变化越明显。经治疗后激素水平有上升,较前好转。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于合适的心衰患者能够减少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优化的左室电极工具和方法有利于提高CRT的疗效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在CRT植入手术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如患者冠状静脉系统的个体差异性,膈神经刺激以及左室电极的脱位和微脱位制约了左室电极的定位。目的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左室电极植入的辅助工具鞘中鞘和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的有效性。也对植入的成功率,电极位置,曝光时间,电极操作进行了评估。方法我们对三例符合标准的CRT指针的患者,进行CRT植入手术。术中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分别使用了鞘中鞘和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帮助左室电极的植入。同时对植入数据,CRT的成功率,曝光时间,左室电极的表现,临床结果,以及左室电极的使用经验进行了评估。结果三例手术中,两例使用鞘中鞘作为辅助工具成功将左室电极植入目标分支静脉。并且术中测试的平均阈值是0.6 V,并能够一直保持稳定。感知也非常好。医生能够将左室电极植入在侧位的位置上。另一例使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术中测试的阈值是0.4 V,并能够一直保持稳定。感知也非常好。医生能够将左室电极植入在侧后位的位置上,无膈肌刺激。手术过程中平均曝光时间30min。结论鞘中鞘和左室主动电极对于保障CRT手术的成功完成是高效的。它给医生对于冠状静脉植入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且极大的减少的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室住快速心律失常经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往往危及生命,一旦出现,需紧急终止发作。目前的紧急措施有抗心律失常药,电转律及室内超速抑制等。本文仅讨论电转律紧急终止发作的问题。现将我院10年来76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电转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18~76岁,病例来源于急诊及住院患者。1.2心律失常类型:本组76例中,室性心动过速55例,均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包括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室纤颤20例,其中原发性室颤3例,继发性室颤17例。1.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急诊PCI术后氯吡格雷替换替格瑞洛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患者分2组,分别为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各300 mg负荷量(A组),术前使用替格瑞洛180 mg和阿司匹林300 mg(B组)负荷量,术后均使用75 mg/d氯吡格雷的维持量.对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情况进行分析,所有临床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急诊PCI手术均可成功恢复血流至TIMI 3级,手术成功率100%.A组和B组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1.9%)和2例(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使用氯吡格雷替换负荷量后的替格瑞洛并不引起急诊PCI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3DRC)和Judkins右冠造影管(JR)在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17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组(3DRC组,n=194)和Judkins右冠造影导管组(JR组,n=221).两组患者均进行右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右冠状动脉造影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等.结果 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3DRC组为99.0%,JR组为96.8%(P<0.05);手术操作时间3DRC组为(30.2±8.2) min,JR组为(33.1±12.5) min;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5.8±1.8) min,JR组为(6.3±2.0)min,(P<0.05);右冠造影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2.5±0.8) min,JR组为(2.9±1.5) min,(P<0.05);造影剂用量:3DRC组为(68.5±10.6) ml,JR组为(72.8±12.2) ml,(P<0.05);右冠状动脉造影管压力嵌顿率:3DRC组0.5%;JR组2.7%(P<0.05).结论 在右侧冠状动脉造影中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优于传统的JR造影导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与其支架术前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和110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治疗的ACS患者(ACS组),测定两组患者CRP、Fib和D-二聚体的水平。6个月后对ACS组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评定,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35例)和非事件组两组(75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组患者CRP[(2.02±1.17)mg/L比(11.15±3.12)mg/L]、Fib[(2.65±1.07)g/L比(4.03±1.19)g/L]、D-二聚体[(193.97±18.13)μg/L比(632.15±21.72)μg/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事件组患者比较,事件组CRP[(9.69±3.14)mg/L比(14.28±3.32)mg/L]、Fib[(3.88±1.09)g/L比(4.36±1.23)g/L]、D-二聚体[(509.13±21.57)μg/L比(895.77±25.03)μg/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事件组患者CRP与Fib(r=0.41,P<0.05)、D-二聚体(r=0.54,P<0.01)水平呈正相关,Fib与D-二聚体亦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术前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联合尿酸浓度能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的心功能。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拟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健康体检者各55名为STEMI组、NSTEMI组和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MPV及尿酸浓度。起病后1周和40 d,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功能评定,并记录这两个时间段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TEMI组和STEMI组的MPV、尿酸浓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1周时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PV、尿酸浓度、LVEDD较心功能(Killip分级)1级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40 d时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PV、尿酸浓度、LVEDD较心功能NYHA分级1级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1周时心功能Killip≥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PV、尿酸浓度的β值分别为0.573(P0.05)和2.073(P0.01);起病40 d时心功能NYHA分级≥2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PV、尿酸浓度的β值分别为0.516(P0.01)和0.397(P0.05)。高水平的MPV和高尿酸浓度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周、40 d时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MPV、尿酸浓度共同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周、40 d发生心功能不全的R2分别为0.543(P0.05)和0.756(P0.01)。结论联合检测MPV、尿酸浓度能准确预测支架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周、40 d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冠状动脉内支架术(PTCA/Stent)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早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我院心内科半年来应用PTCA/Stent治疗7例不稳定心绞痛,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53~70岁,病程3个月~2年。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的ST段压低4例,抬高3例。内科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症状5例,有效2例。有效的指标是心绞痛不发作。12 方法 按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7例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其中3支血管病变2例(当中一支和双支血管闭塞各1例)…  相似文献   
9.
10.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股动脉血管粗大,操作方便,目前仍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主要路径。术后多采用传统的手工压迫法止血,易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且由于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较长,患者常有腰背部疼痛、排便困难等不适,这种方法越来越不为患者所接受。近来有广泛报道使用血管缝合器在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但由于价格较昂贵,限制了其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操作患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