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诊治的150例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50例,慢性丙型肝炎组50例,原发性肝癌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日本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PIVKA-Ⅱ浓度,德国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浓度。   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IVKA-Ⅱ和AFP浓度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 < 0.05)。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5.3%;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和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和0.848。   结论   血清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优于AFP,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脐尿管瘘1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脐部反复化脓,疼痛数年,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但间歇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查体:脐部见脓性分泌物,脐周压痛,压痛下腹部时牵拉脐部疼痛,用2ml甲基蓝注射液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由导尿管注入膀胱,5min后见脐部有蓝色脓液。证明脐部与膀胱相通,行“脐尿管切除术”。手术取脐下正中线切口,沿脐部开口周围皮肤切除瘘口,  相似文献   
3.
脾破裂保守治疗2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破裂在临床上保守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例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价值。结果20例脾破裂患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脾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可保守治疗,从而避免脾切除手术及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68岁,因"右上腹疼痛2个月"入院,无寒热及黄疸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脾无肿大,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min,其他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以“体检发现胆囊结石2 a”为主诉入院。无腹痛,无反酸、嗳气,无发热、黄疸。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右肋缘下未触及,Murphysing(-)。2 a前B超提示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入院后给予相关检查,B超提示: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于2006年12月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形态、色泽正常,在正常胆囊区未见胆囊,胆总管未见扩张,反复查找未见胆囊,疑为肝内胆囊,遂术中B超探查,仍未见胆囊,之后用细针穿刺胆总管,用38%泛影葡胺40 m l造影,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及分支显…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肝硬化模型以小动物如鼠、兔等为主,用于筛选抗肝硬化药物研究、观察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肝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肝硬化、肝癌研究的理论基础,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用恰当的动物模型。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应具有人类肝硬化的形态特征、高重复性和低病死率。为此,寻找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研究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5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收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隐痛,无放射痛、发热及黄疸,白行服消炎药治疗后疼痛时有好转,为明确诊断而到我院就诊。10a前,患者因患结肠腺瘤行结肠腺瘤切除术。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下腹部见手术疤痕,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莫菲氏征(-);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清甲胎蛋白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取病灶病理检查示结肠息肉。CT检查见肝脏左叶低密度影,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囊癌基因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发性胆囊癌(PGC)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症状相似,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且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临床上的普及,术后诊断胆囊癌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因此,如何提高PGC的早期诊断水平,为其早期治疗创造条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现代医学在基因学水平上研究PGC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PGC基因诊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为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8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360 min,平均(160±12)min;术中出血量200~2 300 ml,平均(450±25)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腹水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5~20 d,平均(8±2)d。7例患者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再出血1例,余均无再出血。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术中解剖细致,分离脾蒂及贲门周围血管时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原则,切勿图快,一旦出现大出血应果断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胆囊疾病患者30例,其中22例结石,8例息肉,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采用脐部行一2.5cm弧形切口,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并维持气腹完成胆囊切除.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第1例手术时间75分钟,平均45分钟.2例放置引流管,无出血、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4.2天出院,术后随访无特殊,脐部手术瘢痕小.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虽然操作难度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但通过熟练的操做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