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卫玲 《当代护士》2021,28(4):173-175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对2017年发生的35例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分析,收集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找出非计划拔管事件的近端原因,确定根本原因,并拟定改进计划。实施1年后,比较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应用前的1.28%下降至0.46%(P<0.05)。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关于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 (CA)时心肺复苏 (CPR)中几个实际问题 ,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方法 随机抽样 5 8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组 :A组为心肺脑复苏成功、基本存活、正常出院者共 30例 ;B组为CPR最终不成功者共 2 8例 ,将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发生在目击下及有急救小组分工协作 ,A组分别占 80 % (2 4 / 30 )、73 3% (2 2 / 30 ) ,明显高于B组的 30 % (6 / 2 0 )、32 1% (9/ 2 0 ) ;②电除颤开始时间及心外按压开始时间A组亦分别早于B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③首次应用肾上腺素 1mg ,以后重复时增加剂量 ,A组中 16例应用 ,B组中 8例应用差异显著 ;④心梗后顽固性室颤 7例 ,静注胺碘酮 4例 ,成功 3例 (75 % ) ,未用者均未成功 ,两者相差显著。结论 ①CPR开始时间是复苏成功最为重要的环节 ;②立即建立人工循环及肾上腺素用量与用药时机有效结合起来是CPR成功的重要措施 ,对顽固性室颤静脉应用胺碘酮值得临床探讨 ;③急救小组分工协作是CPR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早绝经史、吸烟或被动吸烟史、血红蛋白浓度,观察他们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置入支架情况及随访情况,并以26例同期住院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早绝经史的比例分别为41.9%、25.8%、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凶险。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可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其中单支病变占48.4%,前降支受累多见。结论:高血压、高血脂、早绝经史、低血红蛋白血症是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指引钢丝顶端两次塑形将主动固定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15例,患者均为缓慢性心律失常,8例为被动电极组,固定部位为右室心尖部;7例为主动电极组,根据右室解剖学特征,将直指引钢丝顶端两次塑形再送入导线内,操控主动固定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即刻起搏参数、置入时间和曝光时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起搏阈值与置入时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无一例电极脱位.结论 直指引钢丝顶端两次塑形将主动固定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置入右室心尖部容易,且固定简单,价格较便宜,脱位率低,因此一直是目前国内起搏器置入时最常使用的导线。但少数患者因有其他的器质性心脏病或者有退行性病变,心肌纤维化的存在往往使心尖部位达不到理想的起搏阈值。常规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已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把 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常规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程 1周。结果 :1周后常规组疗效为 66.67% ,低分子肝素组疗效为 91.4 3 % ( P<0 .0 1)。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795例,从中选出45岁以下冠心病的所有患者175例作为A组。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8例,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464例作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对45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组男性、吸烟、吸安纳咖、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而A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单支病变高于B组(P〈0.01),A组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有50例(87.7%);A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右冠脉、旋支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B组(P〈0.05或P〈0.01);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无意义病变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与男性、吸烟、体力活动少、处于高度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血脂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关系密切,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多数为局限性病变;约一半为单支病变,且以前降支单支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未见有意义病变,且以心肌梗死为主;2支及3支病变、右冠脉及旋支病变、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前降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0年~2004年确诊的PTE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有46.2%的PTE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PT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心电图呈现典型SIQT者占50%,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扩大者占53.8%,血气分析示低氧、低碳酸血症者占75%,D-二聚体大于500μg/L者占93.3%,溶栓较抗凝治疗更为有效。结论: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筛选出高度怀疑PTE的患者,降低漏诊率、误诊率,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795例,从中选出45岁以下冠心病的所有患者175例作为A组.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8例,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464例作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对45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组男性、吸烟、吸安纳咖、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而A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单支病变高于B组(P<0.01),A组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有50例(87.7%);A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右冠脉、旋支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B组(P<0.05或P<0.01);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无意义病变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与男性、吸烟、体力活动少、处于高度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血脂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关系密切,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多数为局限性病变;约一半为单支病变,且以前降支单支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未见有意义病变,且以心肌梗死为主;2支及3支病变、右冠脉及旋支病变、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前降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HF)和舒张性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差异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收缩性HF 104例,舒张性HF 9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HF的症状、体征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02例患者初次入院后判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院后初始测定血浆NT-proBNP,比较其在收缩性与舒张性HF中的差别,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组、不同年龄组血浆NT-proBNP的差异,并设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收缩性HF、舒张性HF组血浆NT-proBNP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收缩性HF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舒张性HF组(P<0.05).在任何年龄组,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NT-proBNP浓度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NT-proBNP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性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舒张性HF患者,HF患者血浆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T-proBNP浓度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