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正>1病例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已成为全球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其中更多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处于不可动摇的基石地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冠脉介入治疗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时间为12个月~([1,2])。然而,治疗获益的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与原患疾病主要为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目前阿司匹林主要与硫酸氢氯吡格  相似文献   
2.
微导管溶栓在处理急诊PTCA术后无复流现象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毓青  吴其明 《河北医学》2001,7(9):773-775
目的:探讨微导管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无复流现象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76例急性心梗病人施行急诊PTCA及支架术,对8例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病人给予冠脉内推注药物,并对其中的5例病人采用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留置微导管滴注溶栓药治疗,并于10h后复查冠脉造影及定期随访。结果:5例轻微导管溶栓治疗者较药物治疗者血流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微导管溶栓对于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无复流的急性心梗病人能较有效地恢复血流,改善心功能,可作为临床处理无复流的一种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检测评价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的凝血与血小板功能。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并选取单纯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血栓弹力图及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包括R、K、a角、G、MA、MA(ADP)、ADP抑制率、AA抑制率、PT、PT INR、APTT、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共纳入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6例,对照组单纯冠心病患者12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TEG检测指标R、K、a角、G、MA、MA(ADP)、ADP抑制率以及AA抑制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PT(t=2.243,P=0.039)与PT INR(t=2.295,P=0.036)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但两组患者APTT、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内源性凝血、血小板功能及对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当,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验证此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医院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2007年12月—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IE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基础心脏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受累瓣膜、并发症、致病菌、治疗及转归。结果 (1)本组患者中男26例(占86.7%),女4例(占13.3%);年龄:20岁1例(占3.3%),20~40岁10例(占33.3%),41~60岁13例(占43.4%),60岁6例(占20.0%)。(2)本组患者中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27例(占90.0%),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3例(占10.0%)。27例NVE患者中14例(占51.9%)存在基础心脏病。(3)本组患者主要首发临床表现为发热24例(占80.0%);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27例检测C反应蛋白(CRP)患者中CRP升高25例(占92.5%),24例检测降钙素原患者中降钙素原升高18例(占75.0%),20例检测脑钠肽(BNP)患者中17例(占85.0%)BNP400 ng/L;本组患者中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23例(占76.7%),贫血22例(占73.3%)。(4)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27例(占90.0%)患者检出心瓣膜内赘生物。(5)本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占36.7%),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占30.0%)。(6)本组患者血培养阳性14例(占46.7%)。(7)本组患者中19例(占63.3%)经积极治疗后痊愈,5例(占16.7%)转回地方医院继续抗感染治疗,6例(占20.0%)死亡。结论 IE好发于20~60岁男性,主要累及自然瓣膜心内膜,多数患者存在基础心脏病,主要首发临床表现为发热,且预后较差;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培养有助于诊断IE。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平板运动试验TET(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监测和观察运动中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方法选取2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行TET检查,其中冠心病组(152例),非冠心病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08%(67/152),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4.88%(1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7%(41/152)、房性早搏5.26%(8/152)、阵发性室速5.92%(9/152)、阵发性房颤3.29%(5/152)、右束支阻滞2.63%(4/152)。结论运动可诱发心律失常,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室性心律失常更多见,对于冠心病患者预防心脏性猝死(SC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诊断飞行人员职业病的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普通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80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其心电图波形特点,对比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ST-T压低检出率22.5%,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9,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常见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32.5%,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P0.05)。体检飞行人员对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的总舒适度为92.5%,低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为98.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5,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较常规心电图更好地检测出飞行人员心脏相关职业病,可作为有心脏相关症状飞行人员的主要检测方法,以提高民航飞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P选择蛋白是一种在激活细胞表面表达的黏着分子,它能介导激活的上皮细胞或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的反应。P选择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处表达增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也发现这种蛋白分子具有高血浆水平。P蛋白与组织发生血栓性炎症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我们推测大剂量的氯吡格雷也能有效减少血浆P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吴其明  宋毓青 《山东医药》2011,51(36):60-6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结果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90 min 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部分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为ACS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行PCI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79例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外,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治疗,PCI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并分别于PCI治疗24 h内和PCI治疗后12个月检测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和脂蛋白(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PCI术后12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靶病变狭窄1例,非靶病变狭窄3例;瑞舒伐他汀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靶病变狭窄2例,非靶病变狭窄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瑞舒伐他汀组率为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血清脂蛋白(a)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 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就诊的HIV阳性ACS患者3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HIV阴性ACS患者为对照组(32例),应用血栓弹力图及常规凝血及血小板等指标检测患者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α角)和最大振幅(MA)、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率、常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等。 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家族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阳性ACS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反应时间(R)显著低于HIV阴性ACS患者(t=-4.00、P <0.01),凝固时间(K)显著低于HIV阴性ACS患者(t = 2.15、P= 0.03),凝固角(α角)显著高于HIV阴性ACS患者(t = 2.15、P=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功能指标(MA)以及对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阳性ACS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EG参数中R值与APTT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39、P = 0.04);MA值与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47、0.68,P= 0.01、P <0.01)。 结论HIV感染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监测血栓弹力图可提供更多凝血及血小板功能信息。合并HIV感染的ACS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但无需因合并HIV感染而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