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报道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RFCA)体会。方法43例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18例、女25例,年龄39.2±15.1(13~67)岁。经血液生化、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8例,室性早搏(PVC)35例。38例采用传统的起搏与激动标测。5例VT是在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消融治疗的。结果①间隔部起源40例,游离壁起源3例。42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7.7%,9例复发,再次标测消融后成功。②RVOT起源的VT和PVC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电轴右偏。RVOT的起源点不同,其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Ⅰ、Ⅱ、Ⅲ和aVF导联呈RR′型,V1~V3具有深S波是游离壁起源的特征。③1例术中出现急性心包压塞,其心电图虽具有RVOT起源的特征,但Ⅱ、Ⅲ和aVF导联R波振幅异常增高。结论RVOT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典型的心电图和电生理特征,RF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定位快速准确,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发现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多样,对于不同机制的房颤按照某种统一的术式进行消融显然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丁玲玲  吴晓羽 《心脏杂志》2016,28(6):736-740
尼曼-皮克C1型类似蛋白(NPC1L)1在依折麦布降脂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依折麦布可以降低血清二肽基肽酶(DPP)-4活性和增加血清活性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对血糖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临床研究表明,依折麦布具有降脂,预防冠心病,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尤其是应用在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中。近年来人们对NPC1L1、DPP-4和GLP-1在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沙库巴曲缬沙坦即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近年来心力衰竭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项研究显示该药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并对多种心血管疾病有良好获益。本文简述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心脏代谢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一步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现已不仅局限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而是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甚至非心血管疾病均有潜在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主要起源于右心室的流出道(RVOT).其心电图具有明显的特征。即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枝传导阻滞型(LBBB型)伴有电轴右偏.胸前导联R波的移行多发生在V4或其后,对其进行射频消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管射频消融RVOT的VT和PVC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一些呈不典型LBBB型的VT和PVC经传统的RVOT途径消融并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心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有其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对心脏的检查、分析方法呈多样化。Lorenz散点图以传统心电学中未有的整体观视角,对RR间期序列进行诠释,应用于诊断心律失常、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研究某些疾病,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心脏电生理信息,现对Lorenz散点图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1 Lorenz散点图的基本特征Lorenz散点图(又名Poincaré散点图)是以"混沌理论之父"E.N.Lorenz和混沌理论的奠基者Jules.Henri.Poincaré的姓氏命名的~([1]),它搭载于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即为Holter中的一个模块),利用计算机自动测量RR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室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高频(50ms,5.0V)刺激心外膜主动脉与肺动脉交界处,导致室速的发生。实验结束后立即取出左右流出道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的交感神经纤维,观察其形态、分布及密度变化,其密度采用阳性纤维或结构在选区中的面积比表示。结果 10只兔6只诱发出流出道室速;室速组兔左、右流出道心室肌组织神经分布与对照组不同,其密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心外膜主动脉与肺动脉交界处高频刺激可诱发流出道室速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是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ILVT的成功率约85%~90%,成功率低于其他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年来,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消融靶点更加精确。我院在Carto-3系统指导下对28例ILVT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系指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或相继发生两种以上的内分泌功能亢进或减退,受累腺体可为增生、腺瘤或腺癌.MEN可分为两种类型,即MEN-Ⅰ型和MEN-Ⅱ型.后者又可分为MEN-Ⅱ a型和MEN-Ⅱ b型.甲状腺髓样癌(MTC)系MEN-Ⅱ b型,占甲状腺肿瘤的5%~10%,它发生于滤泡上皮以外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大量降钙素,恶性程度中等[1].我科于2008年2月收治1例诊断为MEN-Ⅱ b型甲状腺髓样癌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浦肯野纤维是心脏传导系统的最后分支,在心内膜下交织成网,再通过特殊的连接方式与普通心室肌细胞相连,主要功能是迅速将电活动传导至整个心室。浦肯野纤维的结构及功能对心脏兴奋冲动的传导至关重要,其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可引起电冲动的传导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目前,许多研究表明,浦肯野纤维细胞结构及功能在分子水平的改变(如基因调控异常、细胞间连接蛋白及跨膜离子流的改变)可导致心律失常。该文就浦肯野纤维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