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BC(Quantitative buffy coat)法系血沉棕黄层定量分析法,原用于血液内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后用于诊断疟疾,据美国Becton Dicknson公司应用此法对1267名疟区居民检查疟原虫,并用厚血膜法进行对照,结果QBC法发现疟原虫阳性10人,厚血膜法原虫阳性7人,Spielman等在埃塞俄比亚的实验,QBC法检出原虫阳性人数高于厚血膜法的8倍。作者等曾报道QBC法用于诊断疟原虫的原理,QBC管的结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2.
为了控制和消灭疟疾,了解疟原虫的蛋白组分非常重要。Tait报道用S~(35)蛋氨酸标记疟原虫,再用双向电泳分析其蛋白组分。我们用银染色法代替同位素标记法,用双向电泳分析恶性疟原虫海南株蛋白多肽组分取得成功。 材料和方法 一、疟原虫可溶性蛋白制备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取自海南恶性疟病人血液,在第二军医大学抗疟药研究室作体外  相似文献   
3.
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有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用1mm厚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做支持物,通常每一加样片的加样量为15μl,根据染色敏感性,蛋白浓度一般为1~15mg/ml。用考马斯亮蓝染色的最适蛋白量是每一轨道20μg。低于此量难以得到理想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蛋白浓度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报道了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生活史各期蛋白质和酯酶的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蛋白质带谱:温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呈现28、30和29条;热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呈现32、33和29条;(2)酯酶同工酶谱:温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显示12、12和11条;热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显示18、12和11条;(3)热带臭虫生活史各期的蛋白质及酯酶带数目皆比温带臭虫生活史各期为多;(4)两种臭虫若虫期的蛋白质带数目皆比各自其它生活史各期为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叮咬不同免疫力兔后中华硬蜱中肠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 方法 选用中华硬蜱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10 5 0 0 0纯化抗原 ,按常规方法分别于后足掌、腹股沟以及颈背部多点皮内注射免疫新西兰兔。免疫后每只兔用 3 0只雌性中华硬蜱成虫叮咬 ,于 2 4h、48h、72h、5d及 8d ,每组各取 3只吸血中华硬蜱观察其中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中华硬蜱初次叮咬兔后 ,消化细胞随叮咬时间延长而增多增大 ,微绒毛较密集 ,排列整齐 ,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各单位膜结构清晰 ,并出现顶端小管、小泡、大量脂滴和高铁血红蛋白颗粒 ;近基膜的细胞膜内褶形成发达的基底迷路系统。叮咬经Mr 10 5 0 0 0纯化抗原免疫接种兔后 ,中华硬蜱中肠上皮细胞严重损伤和破坏 ,消化细胞数量与体积较初次叮咬组及佐剂对照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叮咬后 2 4~ 48h消化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 ,变短、排列不整 ,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嵴减少 ,高铁血红蛋白颗粒及脂滴等均较初次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明显减少 ,基底迷路系统空泡化 ,基膜变性、松散和断裂等。叮咬后 72h~ 8d ,细胞器变性、坏死 ,细胞核固缩、碎裂以及细胞溶解、碎裂等。 结论 中华硬蜱叮咬Mr 10 5 0 0 0的纯化抗原免疫接种新西兰兔 ,能使其产生获得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套式PCR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采用2对针对间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的特异引物,利用套式PCR技术,从蚊体DNA样本中,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进行间日疟原虫的检测。结果: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扩增出特异的约121bp大小的DNA片段,估测每份蚊虫DNA样本中含有3个以上子孢子或100只蚊中含有1只阳性蚊即可得此片段,而对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约氏疟原虫及正常蚊虫DNA不能扩增出此片段。结论:此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8.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IEF)电泳,以过磺酸雪夫氏试剂(PAS)、Nile's蓝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对淡色库蚊越冬过程中全虫匀浆及血淋巴内糖、脂、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各带染色结果显示:越冬期蚊虫全虫匀浆及血淋巴的带数为最少,越冬后期为最多,尤以血淋巴为突出;各带定性结果表明:糖脂蛋白、脂蛋白、糖蛋白、糖、脂、蛋白质的总带数仍以越冬期为最少,越冬后期为最多,尤以匀浆的蛋白质及血淋巴中的糖脂蛋白为甚,各种成分均以酸性成分(PI<6.5)占优势;越冬前期、越冬期及越冬后期的比较结果表明:各期的匀浆及血淋巴中都有其特有的某个(些)成分,越冬后期匀浆中出现了较多的特有蛋白质,血淋巴中则出现了较多的特有糖脂蛋白。根据蚊虫越冬的生态生理学及同期所进行的其它生化研究对本文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中华硬蜱(Ixodessinensis,Teng)雌性成虫唾液腺抗原(SGA)对家兔进行人工免疫接种,在按常规方法免疫接种三次后,用中华硬蜱成虫进行感染(叮咬),分别观察唾液腺抗原接种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华硬蜱的吸血、生殖情况。结果显示,中华硬蜱叮咬唾液抗原免疫接种兔后其吸血量、产卵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大部分雌蜱不能达到饱食状态,蜱的吸血量较佐剂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下降61.48%和66.04%;中华硬蜱吸血时间略有延长,产卵量指数降低。并对蜱抗原免疫接种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微量组胺测定技术,对中华硬蜱(Ixodessinensis)雌性成虫叮咬初次和再次感染宿主(家兔)血液和局部皮肤组织中组胺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硬蜱初次叮咬家兔后吸血量233.78±40.53mg,宿主血液和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第5天达高峰,分别为405.44±120.29ng/ml和362.34±84.72ng/g,而中华硬蜱再次叮咬感染组家兔吸血量为96.42±36.28mg,宿主血液和局部组织中组胺迅速升高,24小时达高峰,分别为642.43±146.47ng/ml和1152.53±203.96ng/g,与初次叮咬组胺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组胺与宿主产生对蜱感染的获得性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