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JP)临床特征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J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7个月~12岁,中位年龄5岁。均为结直肠单发JP。对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40例JP生长部位在直肠23例(57.50%),乙状结肠12例(30.00%),降结肠3例(7.50%),横结肠1例(2.50%),升结肠1例(2.50%)。息肉直径≤0.5 cm者2例(5.00%),0.6~1.0 cm者17例(42.50%),1.1~2.0 cm者15例(37.50%),>2.0 cm者6例(15.00%)。直径最小为0.5 cm,最大为5.0 cm。山田分型为Ⅳ型19例(47.50%),Ⅲ型11例(27.50%),Ⅱ型9例(22.50%),Ⅰ型1例(2.50%)。40例标本中有17例(42.50%)提示有慢性炎症改变,18例(45.00%)见小脓肿形成,未发现不典型增生及息肉恶变情况。本组患儿除2例术后10 d内偶有少量便血外,其余均无感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个月后临床症状均消失。9例轻度贫血患儿术后2个月复查血红蛋白均恢复正常。22例术后复查肠镜,未见复发。结论 儿童结直肠JP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EMR+金属夹治疗JP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2-08关于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CD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1.4软件计算合并效用量OR及其95%CI,运用Egger’s回归法、Begg秩相关法检测论文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1670例患者和3312例对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0基因819T/C多态性多态性与CD风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T/TvsC/C:OR=0.90,95%CI(0.70,1.17);T/CvsC/C:OR=0.84,95%CI(0.56,1.27);显性遗传模型:OR=0.97,95%CI(0.86,1.10);隐性遗传模型:OR=0.90,95%CI(0.71,1.14)].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CD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致病菌,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其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等非侵入方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活检等侵入性方法 [1].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发生在Hp感染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叶会兰 《肝博士》2014,(6):29-30
正"自噬"是细胞内一种自食(self-eating)现象,自噬最初源自于古希腊语,意为自我吞噬。"自噬"鼻祖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 Duve首先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电镜观察到自噬结构,并且在1963年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自噬"的概念。所谓自噬,是指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自噬膜结构将部分胞质、细胞器或蛋白质包裹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在其消化降解产生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供细胞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