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更新,从床旁胶片摄影到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摄片,已发展到如今的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DR技术具有显著的灵敏度高,曝光宽容度大等优势,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由于其扫描简单、快捷以及成像质量高等优势,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而开胸心脏手术大多是在低温、全麻和体外循环下进行,胸腔创伤较大、风险极高,心脏术后,心外科医师为了能及时了解术后患者的双肺复张情况及气管插管导管头端位置所在和有否存在术后并发症等,需要尽快摄取胸部X线片,这对患者预后及康复至关重要。对于开胸心脏术后的患者,由于  相似文献   
2.
正肺癌是全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的头号杀手,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在逐年上升,所以"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1])。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已日趋普及,临床Ⅰ期的周围型肺癌是VATS最佳适应证,其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从平片到普通CT对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SCT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MSCTA检查包括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比,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A与超声对比在颈部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和超声(ultrasonography,US)在颈部动脉常见病变的显示情况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4例进行CTA、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患者进行同颐性分析。以DSA结果为标准,评价CTA和US两种方法对颈部疾病的检出有无差异;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类,了解CTA和US两种方法住颈部动脉分类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在34例DSA检查的患者巾动脉粥样斑块106段,动脉狭窄41段,动脉闭塞11段,动脉发育纤细14段,动脉开口变异5段,病变血管共计177段。以DSA为标准,CTA对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动脉发育纤细、动脉开口变异的显示分别为100、39、11、14、5段,共计169段;US的对上述病变的检出分别为94、33、9、13、1段,共计150段。CTA和US两种方法在颈动脉疾病的检出方面差异显著(P〈0.05)。以DSA为标准,CTA较US在颈部动脉疾病的检出上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TA在颈部动脉分类病变检出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非常高(91.6%~100%),US在血管起始部病变的检测上明显不足。结论16层CTA较US能更全面检测颈部动脉病变。多层螺旋CTA可以作为无创性检测颈部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 将髂胫束移植有血运丰富的腓肠肌内侧头肌腹内,与之编织为一体,动、静力联合替代后交叉韧带。结果 临床应用7例,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 该术式能促进、保护移植髂胫束液循环重建过程顺利完成,保证髂胫束的等长重建,成功地复制后交叉韧带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2年4月至1998年3月应用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24例,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对象男19例,女5例,年龄5~4岁,平均8.63岁。肱骨髁上骨折14例,肱骨外髁骨折8例,肱骨内髁骨折2例。手术距受伤时间最长7天,最短者3小时,平均67小时。2手术方法肱骨髁上骨折采取肘后正中切口,内、外髁骨折取肘内、外侧切口。整复骨折后,肱骨髁上骨折在内、外髁取45°角各穿入一枚直径1.5cm的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近端穿出骨皮质0.4cm,钢丝在两枚克氏针头尾部卧“”字固定于骨断…  相似文献   
7.
正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有学者统计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多达170多种疾病,因为ILD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气道阻塞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价值。方法对70例主气道阻塞性病变患者应用多平面重建(MPR)、仿真支气管镜(CTVB)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MSCT后处理技术均能直观地显示主气道阻塞性病变的形态。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70例主气道阻塞性病变的面积狭窄率,其中轻度狭窄4例(狭窄率≤50%),中度狭窄21例(50%〈狭窄率≤75%),重度狭窄29例(狭窄率〉75%),闭塞16例(狭窄率为100%)。MPR图像能够准确显示主气道阻塞性病变的形态、范围和程度,但缺乏三维立体感,CTVB可显示狭窄管腔的内部形态,VR图像可三维地显示主气道阻塞性病变。结论MPR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地显示主气道阻塞性病变,可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价值,而CTVB和VR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
股骨髁间窝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如何完善髌韧带中1/3重建前叉韧带术式,防止重建韧带撞 现象的发生。方法 测量42例和73例正常干、湿性股骨髁间窝标本的横径、纵径及其相关值;通过对湿性膝关节标本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和重建韧带解剖关系的观测,确定膝关节伸展时髁间窝与韧带发生撞击的部位,在髌韧带中1/3重建前叉韧带的模拟和临床手术中, 切除股骨髁间窝前外侧壁及顶部部分骨质,加宽加深髁间窝,保持重建韧带与其有5mm间距。结果 临床应用19例中随访1年以上者11例,无1例出现重建韧带撞击现象,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 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能有效地防止髁间窝对髌韧带的撞击,保证其顺利地替代前叉韧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