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DH1基因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54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易感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了33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39例贲门腺癌患者和343名健康对照的CDH1+54C/T单核苷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CDH13’UTR+54C等位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贲门腺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6和0.000)。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C/T+C/C基因型)可显著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根据个体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C/T+C/C基因型)可使非吸烟个体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约2~3倍以及家族史阴性个体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约2倍。本研究未发现该单核苷多态性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论:CDH13’UTR+54C/T多态性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与肺癌易感性关系密切。本文对近几年致癌物代谢酶基因、DNA修复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HIV-1整合酶(integrase,IN)的重组噬菌体单链抗体。方法:采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方法。结果:由IN蛋白免疫的小鼠脾细胞mRNA中构建了单链抗体基因cDNA文库,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ANTAB5E,经转化大肠杆菌TG1,获得了库容为3.5×105的表达文库。利用包被在酶联板上的IN蛋白进行四轮亲和富集,筛选出76株具有IN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对随机挑选的一株克隆进行了DNA序列分析,证明其符合小鼠抗体序列。结论:获得了抗HIV-1IN的噬菌体单链抗体,为其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PTEN作为押癌基因,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位于胛EN基因第4内含子的一个插入性多态ⅣS4(-/+)可能通过不同剪切来影响其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这一常见多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一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350例食管癌患者和634例健康对照者的FrrEN基因多态性。结果:具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明显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状况校正的OR值为1.73(95%CI=1.29~2.32)。PTENIVS4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ⅣS4-/-基因型相比携带ⅣS4+/+基因型显著降低食管癌发病风险,校正的OR值为0.64(95%CI:0.44加.94)。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个体中携带ⅣS4-/+基因型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0.55,95%CI=0.34—0.90),而在吸烟个体、非吸烟个体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阴性个体中PTENⅣS4-/+、+/+基因型均不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结论:PTENIVS4+/+基因型是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此外PTENⅣS4-/+基因型仅降低家族集聚性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MDM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贲门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延延  张秀凤  郭炜  王瑞  葛晖  张健慧 《肿瘤》2007,27(8):628-632
目的:研究MDM2启动子区SNP309和Dell 51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河北省高发区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rimer-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IRA-PCR)方法,分别检测了351例ESCC患者、212例GCA患者和642例健康对照组人群的MDM2启动子区SNP309和Dell518的基因型。应用EH和2LD软件分析两个多态性位点的相互关系。结果:MDM2基因型分布在总体ESCC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总体GC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MDM2单体型分布在ESCC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而在GC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与SNP309G/Dell518+单体型相比,检出SNP309T/Dell518-单体型组可显著降低GCA的发病风险(OR=0.51,95%CI=0.38~0.70)。结论:MDM2的SNP309和Dell518多态性与ESCC的发病风险可能无关;携带MDM2SNP309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G/T与T/T)和携带Dell518-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与-/-)可分别降低GCA的发病风险:MDM2SNP309T/Dell518-单体型组可以降低GC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前瞻性队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本文报告8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SD)的6年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纽织p16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和慢性食菅炎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27)、46.15%(6/13)、77.78%(7/9)、78.57%(11/14)和64.86%(24/37)。67例正常对照组织中3例(4.48%)p16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10%)p16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淑梅  金霞  李琰  王瑞  郭炜  王娜  张健慧 《肿瘤》2006,26(1):64-6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etal matrix proteinase-1,MMP-1)启动子区-1607bp处1G或2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北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分析159名NSCLC患者和350名健康对照的MMP-1启动子区SNP的基因型。结果NSCLC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2G/2G、1G/2G、1G/1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1%、33.9%、12.0%和55.4%、30.0%、14.6%,两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1.13,P=0.57);病例组和对照组的2G和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1%、28.9%和70.4%、29.6%,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χ2=0.04,P=0.84);根据吸烟状况及病理类型进行分层分析,未发现该基因多态性对NSCLC易感性的影响;在有或无淋巴转移患者组中MMP-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相似。结论MMP-1启动子区SNP与中国北方人的NSCLC发病易感性及淋巴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HIV—1整合酶单链抗体对整合酶生物学活性抑制作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抗HIV-1整合酶(IN)单链抗体(ScFv)的HB2151表达菌中选取3个克隆,进行ScFv的可溶性表达与纯化,并观察ScFv对IN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cFv:IN摩尔浓度为8:1时,3个克隆的ScFv可明显抑制IN的3'端加工、链转移及去整合活性;而相同浓度的BSA及抗人交联纤维的ScFv对IN活性无明显影响。测序结果表明,此3个克隆的ScFv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符合鼠抗体可变  相似文献   
10.
从抗HIV1 整合酶(integrase ,IN) 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rag ment variable ,ScFv) 的HB2151 表达菌中选取3 个克隆,进行ScFv 的可溶性表达与纯化,并观察ScFv 对IN 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cFv :IN摩尔浓度为8 ∶1 时,3 个克隆的ScFv 可明显抑制IN 的3′端加工、链转移及去整合活性; 而相同浓度的BSA 及抗人交联纤维的ScFv 对IN 活性无明显影响。测序结果表明,此3 个克隆的ScFv 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符合鼠抗体可变区序列。完全抑制3′端加工及去整合反应所需ScFv 的浓度高于链转移反应。研究结果提示,抗IN 的ScFv 可抑制IN 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此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此类ScFv 对HIV 在细胞内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