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有研究表明引起人工瓣膜置换后心内膜炎的初始原因是细菌黏附在生物材料表面,人工瓣膜材料细菌黏附与细菌生长的关系值得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人工瓣膜置换后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对不同人工瓣膜材料体外黏附与细菌生长的关系,分析人工瓣膜材料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观察,实验于2001—01/03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完成。 材料:涤纶购自苏州织带厂人造血管研究室,聚四氟乙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Teflon-GoreTexW.L.Gore&Associates,Inc.提供,热解碳片购自四川联合大学生物材料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为实验室自备。 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125I标记细菌放射性测定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在人工瓣膜材料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环境中的生长曲线,以无材料为空白对照,培养时间30h,从0h开始每隔2h进行细菌浓度测评,同时测定4种细菌对人工瓣膜材料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的黏附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4种菌落在人工瓣膜材料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中的生长曲线及黏附情况。 结果:①在同一时间点同一细菌在涤纶、聚四氟乙烯、热解碳环境中生长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伊〉0.05),4种细菌在不同人工瓣膜材料中的生长曲线与未放生物材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不同细菌对不同材料的黏附程度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涤纶黏附最强;表皮葡萄球菌对热解碳黏附最强;大肠杆菌对涤纶的黏附最强:绿脓杆菌对涤纶的黏附在12h时达高峰,但很快呈下降趋势,对热解碳、聚四氟乙烯黏附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状态。4种细菌对材料的黏附不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高或恒定不变。 结论:在同一种细菌生长曲线的不同时期,对同一种材料的黏附变化较大。人工瓣膜材料对细菌生长周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9岁。反复咳嗽、气促5年,劳累加重。查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肺泡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哆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P2>A2。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胸部X线示: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纹理增加。胸部增强CT:肺动脉主干及左、右主肺动脉及近端分支瘤样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肿瘤专科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特点,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突出医院科研管理政策规范化、合理化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肺癌患者永久或暂时植入生物材料后可能发生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与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之间的关系。 方法:纳入248例体内留置血管内插管>7 d的肺癌患者,定量法行插管细菌学培养和配对血液培养,阳性者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种属鉴定,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与7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与结论: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阳性者82例,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阴性者166例,其中确诊为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3例。检出革兰阳性菌48株,革兰阴性杆菌24株,真菌10株。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阳性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较阴性组高  (P < 0.05);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阴性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较正常组高(P < 0.05)。说明医源性感染导致肺癌患者并发体内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发生的病原菌种属多样化,以革兰阳性菌多见;检测肺癌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因子对早期预防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高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下,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目的:观察血糖升高对表皮葡萄球菌在动物体内清除能力及植入性生物材料上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高血糖树鼩模型(血糖≥11.1 mmol/L),采用生物膜形成阳性与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高血糖与正常对照树鼩,并同时在动物股静脉内植入PVC导管。 结果与结论:感染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株后,血糖≥11.1 mmol/L树鼩血液、心脏、肝脏、肾脏、胰腺的细菌感染率及菌落计数较正常对照组高(P < 0.05);扫描电镜观察血糖≥11.1 mmol/L组植入生物材料上有明显的生物膜形成。感染生物膜形成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株后无论血糖高低,均未观察到生物膜形成。表明血糖升高不仅使植入生物材料树鼩的细菌清除能力下降,同时可诱导细菌在植入生物材料表面形成明显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30例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以及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和正常肺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测定其Id1mRNA和I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Id1mRNA、Id1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67%(29/30)、93.33%(28/30),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3.33%(4/30)、10%(3/30),在NSCLC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及其正常肺组织中均未见表达。(2)NSCLC癌组织Id1mRNA和Id1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3)NSCLC患者Id1mRNA和Id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类型、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d1因子可能是鉴别NSCLC与肺良性病变的重要分子标记物之一,且其表达水平与NSCLC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中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PTEN阳性表达的缺失与组织学分级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因植入性材料所带来的生物材料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较高,在非糖尿病手术期间存在高血糖的患者也有较高感染率.在体外研究不同浓度血糖对生物材料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结晶紫染色法对生物膜进行半定量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厚度.结果与结论:半定量实验显示生物膜形成阳性株(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吸光度值均大于0.12,随着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吸光度值呈上升趋势,而在50 mmol/L 葡萄糖浓度时其吸光度值最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成阳性株(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中,≥11.1 mmol/L 葡萄糖各组与无葡萄糖组相比,其生物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生物膜形成最高值在 50 mmol/L 组.生物膜形成阴性株(表皮葡萄球菌 ATCC12228)中均无明显生物膜形成.结果表明高浓度葡萄糖明显诱导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生物材料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肿瘤专科医院健康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肿瘤专科医院实践,从组织网络、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意识、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医院健康教育形式、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几方面探讨了肿瘤专科医院健康教育开展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已成为我国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占22.7%)[1].据统计2005年中国男性肺癌发病率为49.0/10万,死亡率为41.8/10万;女性肺癌发病率为22.9/10万,死亡率为19.3/10万[2],男女死亡率之比为2.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