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测定恶性疾病患者凝血纤溶分子标志物,观察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三种恶性疾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同期恶性肿瘤47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27例(其中初治21例和复发组6例),淋巴瘤患者10例;实体瘤患者1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8%枸橼酸钠抗凝,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组织因子(TF)、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三组的TF值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瘤组的TF值高于急性白血病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组、淋巴瘤组、实体瘤组的TAT高于对照组,并达到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三组的t-PA值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体瘤组t-PA值高于急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及实体瘤PAI-1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存在相似的凝血和纤溶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关系及其治疗时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就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退化变性、颗粒、细胞胞浆量与3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ITP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胞浆量增多,退化变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但治疗前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效果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减少者(P均<0.05)。结论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诊断ITP有重要意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巨核细胞数相关,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探讨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各科特别是血液科最常见的症状(体征),是病理科医生做的最多的病理检查标本之一。为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致病因及其临床意义,现对我院1975年1月至1999年5月31日,30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结合临床总结分析,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病例来源:30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人为非抽样按年限选择的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例。病例多为本县人,少数来自河北邻近各县。全部经淋巴结病理诊断。其中男138例,女162例,年龄6~68岁。伴有发热者151例。农民100例,工人50例,学生10例,机关干部31例,记录不详109例。2淋巴结取材部位:为了统计…  相似文献   
4.
非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向骨髓转移称骨髓转移癌,现对我院收治的18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7^+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方法。方法报道3例CD7^+ AML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用常规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均未达到缓解,改用VDAM(VMAM)方案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结论CD7^+急性白血病可能是一独立的造血干细胞白血病,VDAM(VMAM)方案可作为CD7^+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方案,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78例乳腺癌、胃癌、大肠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应用以吡柔比星和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有效率吡柔比星组75%,表阿霉组83.33%,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较轻,发生率毗桑比星组分别为69.05%和9.52%,表阿霉素组为722%和8.33%,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脱发毒性吡柔比星组明显低于表阿霉素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吡柔比星与表阿霉素相比疗效相似,而脱发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42岁。因呕血、黑便 2天 ,于 1999年 9月 8日入院。既往无胃病史。查体 :血压 80 /5 0mmHg ,脉搏10 0 /min ,中度贫血貌 ,系统检查无特殊异常。血常规 :白细胞 2 0 4× 10 9/L ,血红蛋白 49g/L ,血小板 15 0× 10 9/L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 5 9s(正常对照 2 7 3s) ,凝血酶原时间 13 2s(正常对照 11 6s)。经止血、输血等内科治疗无好转 ,入院两小时又先后呕血 4次 ,共约 80 0ml,当日转普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无萎缩 ,呈暗红色 ,质地韧 ,布满小结节 ;脾脏增大 ,脾静脉增粗 ,直径约 1cm ,…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4 8岁。因月经不规则 2年 ,阴道大出血 4d于2 0 0 1年 12月 2 4日入院。妇科检查 :阴道畅 ,可见凝血块 ,宫颈光滑 ,子宫前位 ,正常大 ,活动好 ,无压痛 ,双附件区无异常。外周血常规 :WBC 2 7.8× 10 9 L ,Hb 75g L ,BPC 4 3× 10 9 L。子宫B超 :宫内异常回声。入院当日行诊断性刮宫后阴道出血停止 ,刮出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 12月 2 6日因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细胞转入血液科。查体 :体温 37.5℃ ,脉率 96次 min ,血压 12 0 85mmHg,中度贫血貌 ,全身皮肤无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压痛 ,心率 96次 min ,律齐 ,…  相似文献   
9.
1991年5月至2004年5月以后,我们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例,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27~52岁,平均40岁;其中在我院初次诊断10例,外院诊断2例(1例应用维甲酸完全缓解后转来我院维持治疗,1例单用As2O3维持治疗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文中对12 例肝癌经股动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果 半年生存率33% ,达到了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结论 对于晚期肝癌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尚可,应积极治疗,但治疗方案要个体化,这样才能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又不致产生过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