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7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FLU)对22株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测定四种抗真菌药物单独及联合环孢素A使用抗真菌作用。

结果: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镰刀菌(22株)MIC范围分别是2~8、1~8、1~8和8~512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环孢素A与氟康唑对64%菌株(14/22)有协同效应,与两性霉素B对41%菌株(9/22)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联合使用环孢素A后,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由4.5%提升至68.2%(P<0.001)。

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可与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产生协同效应,并显著提高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镜片及护理用品的微生物状况,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感染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配戴角膜塑型镜者结膜囊、常规清洗消毒前后镜片、镜盒及护理液取材进行细菌、真菌及阿米巴培养,并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细菌检查阳性率结膜囊为66.3%;清洗消毒前后镜片分别为72.4%和11.2%(P<0.01);镜盒同清洗消毒前镜片;多功能护理液为8%(4/50).眼部感染者均检出有细菌生长.结论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镜片及护理用品有微生物污染,常规的护理操作可明显减少镜片上污染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背景 海南省处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的气候特点适宜真菌生长繁殖,该地区真菌感染性眼病发病率较高,分析致病菌并了解其敏感药物对感染性眼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中国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者174例174眼,所有患者均来自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诊断方法参照《眼科学》(第五版)中的标准.无菌条件下刮取角膜溃疡的进展缘或基底部的菌丝苔被,采用KOH湿片法直接涂片行真菌检查;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出的82株致病性真菌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和《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菌株行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涂片镜检的126例中可见菌丝和孢子者34例,阳性率为27.0%;真菌培养的174例标本中培养出致病性真菌82株,阳性率为47.1%,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曲霉属和茎点霉属,分别占47.5%、12.2%、9.8%和9.8%.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77株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8.3%、72.7%和71.4%.结论 中国海南省及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曲霉属和茎点霉属,这些致病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隐形眼镜配戴对近视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软性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对近视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探讨硬性透气性隐 形眼镜减缓近视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矫正视力正常的近视眼志愿者20 人40 眼, 用像差仪检查同一志愿 者配戴前、配软性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的波前像差。【结果】同一受试者配戴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 前的波前像差比较, 第2、4 阶像差明显减小( P< 0.05) , 而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的波前像差比较, 第 2、3、6 阶像差明显增加( P< 0.05) 。合并有散光的同一受试者配戴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比较, 第2、 4 阶像差明显减小( P< 0.05) , 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比较, 第4、6、7 阶像差明显增加( P< 0.05) 。【结论】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可明显减小近视眼的波前像差, 从而改善其视网膜成像质量; 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则 可增加近视眼的波前像差。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可能通过改善视网膜物像质量而减缓青少年近视的进一 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cl-2基因对人角丰皮细胞生存过程的影响。方法:用反转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 mRNJA在人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荧光显微镜、电镜、流式细胞仪观测bcl-2单克隆抗体对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结果:用反转灵-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332bp的扩增带。荧光显微镜观察,十个随机视野,实验组与对照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1.2%和17.9%(u检验,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接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改变已有不少研究 ,但由于传统的视网膜电图仅能记录视网膜的整体反应 ,而无法分辨各局部视网膜的电位反应 ,因此在DR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局限性。近来 ,Sutter等[1] 发明了一种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 calelectroretinogram ,MERG)技术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测量整个测试野内许多细小部位的ERG ,其一阶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内层的功能[2 ] 。我们对 30例增生…  相似文献   
7.
8.
龚桦  龚向明  钟兴武 《海南医学》2013,24(16):2377-237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5%那他霉素与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角膜病灶取材直接湿片镜检或真菌培养阳性者共65例,根据角膜炎浸润的不同程度将病例分为非严重的中轻度组与严重的重度组,联合应用5%那他霉素与0.2%氟康唑滴眼,每小时各一次,经规范治疗7~10d,视病情继续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疗程共7~50d不等。临床检查及疗效判断标准两组相同。结果非严重组24例,治愈23例(95.8%),1例有效(4.2%);严重组41例,治愈12例(29.3%),有效11例(26.8%),无效18例(43.9%)。两组间总的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那他霉素联合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特别是对非严重的中轻度者有非常满意的疗效,对严重的真菌性角膜炎也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对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方法采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切除角膜缘上皮组织的兔眼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损伤修复过程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在角膜上皮损伤8~32小时内,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22±0.19mm2/h和1.45±0.20mm2/h(t=3.89,P<0.01),实验组角膜上皮损伤愈合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慢。实验组角膜可见大量的杯状细胞和新生血管,并随时间而逐渐向中央区发展。结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角膜上皮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可使角膜上皮增殖能力丧失,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导致持续性角膜上皮糜烂、结膜组织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对眼内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研究。选取2015年6-9月因慢性肾衰竭长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8例(116只眼),应用Goldmann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血透前后的眼压。根据血透前房角镜检查将患者分为窄角组、宽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测量血透前后上述患者尿素氮、肌酐、白蛋白。采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窄角组(22只眼)及虹膜新生血管组(3只眼)血透后眼压较血透前升高,其中虹膜新生血管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0.159,P均〈0.01);宽角组(91只眼)透析后眼压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76,P〉O.05)。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在血透后较血透前显著降低(t=10.205、12.536,P均〈0.01),白蛋白则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P〈0.01)。结论血液透析可致窄房角及有虹膜新生血管的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与血透后患者血浆渗透压的改变有关。对需进行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眼部情况的评估,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血透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