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症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血细胞综合征 (HS)又称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 ] ,是 2 0世纪 70年代末才被确认的一种独立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组织细胞增生并吞噬各种血细胞现象 ,多有基础疾病 ,包括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骨髓中有功能活跃的组织细胞、吞噬细胞、血小板或裸核等。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为主 ,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MH)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 ,但治疗方法却有明显差异。MH可应用化疗或联合化疗方法获得缓解 ,生存期约为 8~ 2 8个月 ,大多数患者于 6个月内死亡 ;HS患…  相似文献   
2.
颈外静脉穿刺保留硅胶管术因损伤小,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已广泛采用。根据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将简化的操作过程介绍如下 用物及部位选择同常规,另备有柄采血针头一个。  相似文献   
3.
布-卡氏综合征,是指肝静脉或/和邻近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以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病过去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洁净室外能否安全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体内迁移 (ASCM)术治疗恶性血液病。方法 :对不同治疗环境内患者的主要血细胞动态变化进行全程观察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经不同治疗环境治疗的病人 ,其血细胞恢复期无明显不同 ,治疗相关并发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部分恶性血液病的该项治疗可以选择在单人病房内进行  相似文献   
5.
间歇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们就近年来对长期化疗患者采用以四肢浅静脉穿刺为主与颈外静脉留置针交替使用的方法给药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 11~ 2 0 0 2 - 0 2间随机抽取 30例长期化疗的各类白血病患者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资料 ,年龄 5~ 6 7岁 ,女性略多于男性。1.2 方法 上述 30例分别采用过上、下肢静脉 ,颈外静脉留置针方法完成阶段性化疗过程 ,比较各部位用药过程中局部反应及应用效果。2 结果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方法的化疗过程局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平均置管天数较长 ,1次置管完成治疗数比例较高。详见表 1。表 1 颈…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近十多年来对各种恶性血液病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 ,使患者在治疗间歇期得到较好的家庭健康护理 ,为患者完成长期治疗 ,延长无病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 ,提供了较好的帮助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984年以来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至今仍健在的 84例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 2 6例 ,初治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2岁。84例患者中恶性淋巴瘤 2 6例 ,多发性骨髓瘤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4例 ,各类髓性白血病2 7例。均在确诊后 3~ 5年住院接受正规放射和化学等方法治疗。家庭康复护理54…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身造血干细胞体内迁移(ASCM)术过程中主要血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4例恶性血液病人上、下半身交替照射后血细胞变化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该方法治疗过程中血细胞呈双“U”型改变。结论:该方法治疗过程因患者骨髓没有“无造血期”而影响环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9.
重症粒细胞缺乏症口腔黏膜的有效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 18例重症粒细胞缺乏症伴严重的口腔黏膜坏死患者 ,分析不同口腔处理方法对治疗的影响 ,旨在说明口腔黏膜有效护理的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 ,我科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粒细胞缺乏症伴口腔黏膜重度糜烂病人 18例 ,详细资料见表 1。表 1 一般资料患者 (例 )原发病年龄 (岁 )引起粒细胞缺乏的主要原因男 7女 5急性白血病 5~ 6 7应用大剂量MTX后解毒不当或强化疗后女 2甲亢 18、4 7长期服用他巴唑等抗甲状腺药女 2功能性子宫出血 2 2、2 7服用止血药 6 -氨基己酸男 1白内障 73误将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