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便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本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X线、CT、MR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已确诊的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 本组病灶均位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87.50%).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新破坏灶形成,但无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可伴有椎体小关节损害,少有或无椎旁脓肿形成.脊椎结核以椎体和椎间盘破坏为主,伴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常见.结论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脊椎结核可以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提高对该病的药物选择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5种不同药物,分成5组不同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1岁,坝上发病率高于坝下,主要集中在饲养、放牧牲畜而受染,病灶分布多在腰椎,2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增加疗程,疗效增加不明显。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以强力霉素 庆大霉素 磺胺甲基异唑为首选的抗菌素,应用两个疗程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最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视下手术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膝关节镜对术前诊断为骨关节炎的696例(785膝),常规行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清理术。结果患者全部进行术后随访,随访3个月~4年,Ⅰ级3个月~1年、1~2年、2年以上随访优良率分别为90.8%、84.1%、77.0%;Ⅱ级分别为86.9%、82.1%、74.3%;Ⅲ级分别为43.1%、42.3%、39.7%。结论关节镜检查可以在X线片无改变前,早期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镜下清理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对膝关节早、中期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疗效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症状较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5年1月以来非手术治疗10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其中63例症状较轻患者(JOA评分>12分)获2年以上的随访,作者以非手术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的JOA评分为观察标准,将疗效与多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12.22±1.52)分,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4.85±2.20)分,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平均变化率为(58.09±11.9)%。经回归分析,治疗前JOA评分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脊髓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JOA评分>12分)经2年以上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药物、经皮置管引流和手术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病灶多分布于腰椎,L4发病率最高。21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检查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4例病原学检查阳性。18例患者入院前临床、X线及CT检查均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5.71%;经MR检查误诊8例,误诊率66.67%。14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5例采用经皮置管引流术,9例采用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病理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痊愈15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治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并用5种不同药物(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链霉素,利福平)按不同配伍方法 分成5组,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研究,其中伴有较大腰大肌或椎旁脓肿,椎管内脓肿,坏死椎间盘,骨质破坏较重的21例患者进行了微创介入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为饲养,放牧牲畜而受感染,病灶分布多在腰椎,2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腰椎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临床改善情况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X2=28.36,P<0.05),治愈率分别为72.60%(53/73),35.00%(14/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4,P<0.05).治疗效果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为首选.1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2.21%(59/113),总有效率为92.04%(104/113),2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8.41%(66/113),总有效率为95.58%(108/113),3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9.29%(67/113),总有效率为95.58%(108/113),不同疗程总治愈率增加不明显(P>0.05).21例经手术治疗患者,随访2年以上者12例,1-2年者9例,总治愈率为95.24%(20/21),基本治愈1例,有效率100%,痊愈后均无复发.结论 布鲁杆菌性脊椎炎具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廊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但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特点。方法本组18例均行腰骶部及骨盆X线平片检查,其中17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7例行脊髓造影、4例行脊髓造影CT(CTM)扫描,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78%,X线诊断率17%,CT诊断率72%,MRI检查、脊髓造影、CTM扫描诊断率100%。18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硬膜外囊肿,椎管内型13例、椎管外型3例及混合型2例。随访15~32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为椎管内或椎管外通过颈口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硬膜外囊性肿物,临床和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为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13例确诊患者采用5种不同药物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其中21例伴有较重腰大肌或椎旁脓肿、椎管内脓肿、坏死椎间盘、骨质破坏行微刨介入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1岁,坝上发病率高于坝下;主要集中在饲养、放牧牲畜行业;病灶分布多在腰椎,两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为首选,如增加疗程,疗效增加不明显;手术21例进行随访,2年以上者12例,1~2年者9例,治愈20例,治愈率(20/21)95.24%,好转1例,有效率100%,愈后元复发。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预防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但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 结果 (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2)结核病灶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和椎间盘骨破坏为主并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变化比较常见. 结论 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两者可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S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8例,其中腰骶部钝痛17例(95%)、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16例(90%)、神经功能损害14例(77%)、盆腔或下腹部无痛渐进性肿块并压迫临近器官2例(11%)。18例均行腰骶部及骨盆X线片检查,其中17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7例行脊髓造影、4例行CTM扫描。[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78%,X线诊断率17%,CT诊断率72%;MRI检查、脊髓造影、CTM扫描诊断率100%。18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硬膜外囊肿,椎管内型、积液型、单发囊肿为多数;随访15~32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微创术和腹腔镜、脊髓或椎管镜摘除骶椎管内囊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有待于定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SEC全切除率,手术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