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骨骼肌缺血耐受性,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坏死范围,但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收缩功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材料实验地点为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4只.方法采用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持续缺血4 h,再灌注1 h;实验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次后,持续缺血4 h再灌注1 h.测定缺血再灌注期间腓肠肌收缩功能变化及再灌注1 h后,血清磷酸激酶(CK),丙二醛和腓肠肌99锝m亚甲基二磷酸钠(99TcmMDP)吸收量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缺血预处理对腓肠肌收缩力及对血清CK,丙二醛及99TcmMDP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腓肠肌收缩力在缺血4h时为(14.32±5.05)g,再灌注1 h时为(25.71±7.58)g,对照组分别为(0,4 73±2.05)g,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CK为(104.85±9.84)nkat/L,丙二醛为(3988.60±455.9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56.0±8.1)mBq/g·mir,对照组CK为(136.36±14.50)nkat/L,丙二醛为(6 542.90±536.7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97.3±5.8)mBq/g·min,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期间骨骼肌的收缩力,减轻骨骼肌坏死程度.因此,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子宫角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2例经临床证实的未破裂型子宫角妊娠的经阴道超声的图像特点。结果术前15例患者中12例经阴道超声提示未破裂型子宫角妊娠。结论经阴道超声可以诊断未破裂型子宫角妊娠,并能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高频彩超在隆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硅胶假体隆乳、聚丙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CDFI超声对171例要求隆乳术的患者术前检查,确定适应对象。应用高频CDFI超声检查所有本院及外院752例隆乳术后患者,观察不同充填物的超声表现,及时发现并发症,根据超声确定手术方式,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要求隆乳术171例患者术前检查中发现乳腺增生19例,乳腺纤维腺瘤14例,乳腺癌2例,乳腺囊肿5例,乳腺多发性囊性增生3例。共有752例(其中在本院做隆乳术167例,在外院做隆乳术585例)隆乳术后检查结果发现,术后669例乳腺组织正常及填充物未见异常,注射物移位43例,注射物外漏入乳腺组织21例,散在结块10例,感染2例,硅胶假体囊破裂1例,双侧乳腺后方注射物分布不对称6例。结论高频CDFI超声检查为隆乳术前选择病例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依据,可以无创、动态、反复监测隆乳术后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较高的化脓性眼病,随着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相对容易,但目前临床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还未系统化和规范化,疗效不太肯定.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0月用5%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acid,3-NPA)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3-NPA组。测定各组血清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变化,观察腓肠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3-NPA组血清CPK、LDH、MDA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3-NPA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识和掌握情况,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进一步搞好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方法:对该院部分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凋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0%的抽查者均完成答卷,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ADR有一定认识,都遇到过ADR。但对报告ADR的重要性以及对相关报告程序、判断标准、后果等了解甚少。结论:该院医务人员对ADR报告认识不全面,报告程序不清楚,报告率低、报告质量不高。这反映出我们宣传工作不到位,今后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提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骨骼肌缺血耐受性,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坏死范围,但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收缩功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材料:实验地点为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4只。方法:采用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实验组:缺血5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后。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测定缺血再灌注期间腓肠肌收缩功能变化及再灌注1h后,血清磷酸激酶(CK),丙二醛和腓肠肌^99锝^m亚甲基二磷酸钠(^99Tc^mMDP)吸收量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缺血预处理对腓肠肌收缩力及对血清CK。丙二醛及^99Tc^mMDP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腓肠肌收缩力在缺血4h时为(14.32&;#177;5.05)g,再灌注1h时为(25.71&;#177;7.58)g,对照组分别为(0.4.73&;#177;2.05)g,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实验组血清CK为(104.85&;#177;9.84)nkat/L,丙二醛为(3988.60&;#177;455.9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56.0&;#177;8.1)mBq/g&;#183;min,对照组CK为(136.36&;#177;14.50)nkat/L,丙二醛为(6542.90&;#177;536.72)nmol/L,^99Tc^mMDP吸收量为(97.3&;#177;5.8)mBq/g&;#183;min,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P&;lt;0.01)。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期间骨骼肌的收缩力,减轻骨骼肌坏死程度。因此,缺血预处理对缺血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3-NPA组.测定各组血清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变化,观察腓肠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3-NPA组血清CPK、LDH、MDA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3-NPA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组织追踪显像(CTTI)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心肌运动异常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组织追踪显像对36例心力衰竭患者(异常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健康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同一室壁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减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异常组的运动位移值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应节段,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组织追踪显像通过定量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异常心肌运动的位移值及观察彩色编码显像变化和曲线波形的改变,能够快速及无创的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和左室壁心肌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0.
冯亚高  邓素雅  胡敏  刘振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78-80,i0002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1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采用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显露股血管鞘,不做缺血再灌注,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经腹腔注射5000u/kg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24h后持续缺血4h,再灌注1h。②测定各组血清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和腓肠肌^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变化。③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和预处理组血清磷酸激酶[(121.627&;#177;18.112),(84.417&;#177;14.594)μkat/L]、乳酸脱氢酶[(20.065&;#177;4.676),(13.354&;#177;5.229)μkat/L]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0.247&;#177;16.066),(7.732&;#177;1.256)μkat/L1(P〈0.05);对照组和预处理组丙二醛[(10.36&;#177;2.65),(6.55.&;#177;2.19)nmol/L]及^99Tc^m亚甲基二磷酸钠吸收量[(16.69&;#177;3.14),(11.66&;#177;3.87)%/(g&;#183;min)]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4&;#177;1.89)nmol/L,(9.12&;#177;1.96)%/(g&;#183;min)(P〈0.05)]。②预处理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