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穴位阻滞下低温冷冻治疗腰神经后支受累引起下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神经后支受累后引发的下腰痛,与腰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特点有关,腰肌因疼痛而反射性痉挛,而使腰神经后支所经过的肌性隧道变窄从而卡压腰神经后支,这样又使腰部疼痛加重。使病情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甚至病情加重而得不到有效缓解。穴位阻滞下低温冷冻腰神经后支可以获得长效的镇痛及缓解肌痉挛,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治疗骨质疏松防止椎弓根钉松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脊椎后路内固定的方法。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见增多,其中螺钉松动导致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是主要的并发症。其原因为针-骨界面的连接不牢固所致。有关的研究报道证明骨密度与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有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骨密度对椎弓根钉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对58例胸腰段骨折的病人应用DPX—IQ型双能X骨密度仪进行密度检测,对其中46例骨密度降低或骨质疏松的病人,在进行手术内固定的同时采用联合用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使病人骨量明显增加,46例中椎弓根钉松动的2例,没有拔钉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中Bax蛋白和Fas抗原的表达,探讨Bax蛋白和Fas抗原与GCT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微波二步法检测了42例GCT中Bax蛋白和Fas抗原的表达情况,按照WHO(2003)分级标准,Ⅰ级18例,Ⅱ级15例,Ⅲ级9例,细胞浆或膜呈棕黄色至深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切片中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病例,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病例。结果:GCT中Bax蛋白的阳性率为50%,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66.70%、46.47%和22.22%,Ⅰ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CT中Fas抗原的阳性率为54.76%,其中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77.78%、40.00%和33.34%,Ⅰ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Bax蛋白和Fas抗原的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低表达可能是骨巨细胞瘤术后易复发和对化疗不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1998年 5月~ 2000年 10月,我院应用 DPX- IQ型双能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症 260例,给予固邦(二膦酸盐类)、钙尔奇 D、骨质疏松治疗仪等综合治疗,同时指导病人适当的运动及改变饮食结构等,收到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2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男 150例,女 110例,年龄 48~ 73岁,其中有 82例并发骨折。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 :应用 DPX- IQ双能骨密度仪对所有病人的 L 2~ 4、股骨 Ward's区两处测定其骨量丢失情况,根据 1999年 1月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确诊。其中 185例平均骨量丢失 25%, 45例丢…  相似文献   
5.
槌状指     
研究回顾了用简易夹板外固定治疗槌状指畸形的50例病人。结果表明,早期应用外固定板(24小时内)并持续使用五星期,而病人的年龄不超过50岁,那么治疗效果是满意的。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普通医生即可处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技术。方法:本组48倒粗隆部骨折按Evan’s标准,Ⅰ型2倒,Ⅱ型10例,Ⅲ型15例,Ⅳ型18例,粗隆下骨折3例。使用滑动加压鹅头钉内固定后。术后第二天开始活动膝髋关节。一周后坐起,二周后扶拐行走,8周后负重行走。结果:优15例(31.2%),良30例(62.5%)。可3例(6.3%),差0例(0%)。优良率93.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周。结论:粗隆部骨折解剖复住及坚强内固定使患者避免了因长期卧床而导致并发症及后遗症的痛苦。同时早期的功能锻炼不但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因此对不能耐受此手术的患者尽量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自锁髓内针治疗小腿(胫骨)骨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胫骨骨折,其中开放型骨折20例,闭合型26例。应用扩髓或不扩髓自锁髓内针进行治疗,采取闭合或微创复位自锁髓内针固定。术后48h开始邻近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4~5d伤口无异常后逐渐部分负重。结果:随访6~28个月,46例全部达骨性愈合,无断钉,无深部感染。结论:自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可促进骨折愈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1β转换酶对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转换酶(ICE)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退变腰椎间盘组织和10例正常腰椎间盘组织ICE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腰椎间盘组织中ICE的表达部位在软骨细胞的胞浆,退变腰椎间盘组织表达阳性率为90%,高于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的30%,P<0.01;阳性细胞含量为(78±13)%,高于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的(25±10)%,P<0.01;相对蛋白含量(FI值)为1.63±0.18,高于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的0.56±0.09,P<0.01;退变及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率为(71±10)%,(20±10)%;ICE表达的FI值与腰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527,P<0.05)。结论ICE参与了腰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并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和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常规前侧入路进镜探查关节腔,处理发现的合并伤,并在镜下引导行后内侧小切口切开,骨折复位,并以4.0 mm空心钉加垫片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6~23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明显移位。后抽屉试验呈阴性14例,〈(+)者3例,无(++)以上者。关节活动度正常者12例,均无伸膝受限,2例有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3(85~100)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自拟康复训练计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也日趋增多,但重建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及训练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及统一。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中,对稳定关节保持功能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因其解剖学特点,在断裂后,特别是陈旧性损伤时不能自身修复和再生。而关节镜下重建术时,既有自身的肌腱转移,同时也有骨性隧道的操作,这样使得术后愈合及恢复就较困难,且需要相应的时间进行功能训练及康复,这祥各个阶段的训练强度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膝关节及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参照有关资料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经验,制定及试用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及训练方法。术后常规膝关节包扎、固定、理疗及手法按摩,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的计划。见表1。支具配带3个月,增加屈曲度数3&;#176;/2d,2次/d,练习后恢复至零度位固定。1个月后进入康复训练室进行相应的下肢康复器械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下肢著肌的主动及被动训练和康复。医生根据患者的各体差异及康复情况对训练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如没有外固定支具,术后两周可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两周后去除石膏,使用持续被动活动(CPM)机进行训练,晚间仍用石膏托固定肢体于零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